“今天,妈妈死了。可能是昨天,我不清楚。”看到开头,想起了《无声告白》的开头,“莉迪亚死了。”同样的手法,描述的却是不一样的情境,莉迪亚的死展示了一个追寻自我而不可得的女孩的结局,而《局外人》的主人公在描述妈妈死了这件事时显示出如此淡定,从这里,就已经向读者展现出局外人的特质,默尔索是一个公司的小职员,与妈妈的感情平淡没有过多的交流,也不希冀从对方身上得到慰藉,因此听到妈妈在养老院去世的消息,他也没有表现出悲痛之情,包括去参加妈妈的葬礼,没有眼泪,盖棺之前没有看妈妈最后一眼,守灵的时候抽烟,葬礼第二天就去泡海水浴,与曾经追求过的玛丽调情,看喜剧电影,发生关系,静静等待新一周的工作。“我想到,这星期天依然过得疲劳,想到妈妈现已安葬,我将要重新开始工作,总之,生活并未有任何变化。”这一切似乎看起来那么不合常理,那么不道德,可是在默尔索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他只是遵循他的内心行事,丝毫不考虑外界的看法。
他对一切事物都显示不出热情,因为母亲去世要向老板请假,他说“不是我的错”;老板想提拔他去新办事处工作,他觉得无所谓,认为生活永远无法改变;玛丽问他是否爱她,他说这毫无意义;甚至当玛丽问他是否想跟她结婚,他依然说这毫无意义。我不知道怎样界定默尔索这个人,他好像被世界隔离,又好像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以为一切顺顺利利安安稳稳进行着,虽然说毫无意义,但仍同意与玛丽结婚。然而事情的发展出现转折,与朋友去海滩玩,看到欺负朋友的那个阿拉伯人,毫无道理得开枪打死了那个人。“我只觉得铙钹似的太阳扣在我的头上……我感到天旋地转。海上泛起一阵闷热的狂风,我觉得天门洞开,向下倾泻大火。我全身都绷紧了,手紧紧握住枪。枪机扳动了……”
第二部在监狱里以及开庭审判更是显现出他的无所谓,大家把侧重点放在他在母亲去世后他的表现上,因此把他定义为冷漠,不道德的人,甚至认为他与另一个杀父案的罪犯一样罪不可赦,“在精神上杀死母亲的人,跟亲手杀死生父的人一样,也应被排除在人类社会之外。”但默尔索对这一切依然无动于衷,他无感他的律师怎样为他辩护,他是被告,却更像是个旁观者;预审法官拿着十字架试图感化他,他却说自己不信天主教。他甚至对他做过的事没有感到后悔,包括开枪打死别人,“我关心的总是即将发生的事,关心的是今天或明天。”看到这句话,我忽然开始理解他是怎样的人,我们大多数人总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他,真的像这个世界的局外人,我行我素,在于最后跟神甫的争执中,他首次向这温柔而又冷漠的世界敞开心扉,即便即将死去。
“我体会到这世界跟我如此相像,又是如此亲如手足,因此感到自己过去幸福,现在仍然幸福。为使一切都显得完美,为使我不再感到如此孤独,我只能希望被处决那天观者如潮,并对我发出憎恨的喊叫。”整部小说以主人公的这段独白结束,处在世界边缘的人物,往往结局是用自己的荒诞来反抗世界的荒诞,我不知道这合不合适,但我想起了那些对这个世界不报希望的自杀者,他们如默尔索一样,看透了世界的一切,以为一切皆虚空,因此选择死亡来对抗这个世界,在个人独立性逐渐消失的时代,他们选择保持自我,保有自己本来的感情。
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也或多或少都有默尔索的影子,只是没有他们那么明显得抛弃世界,同时被世界抛弃。
加缪是一个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也许他在小说里也阐明了即便本质是荒谬的,但是拥有的幸福感却是真实存在的!
《局外人》读后感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