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岁的她得白血病住进医院时,继母和父亲吵翻了天。
父亲每天来医院细心照料她,要她什么都不要想,安心治病。
她习惯性的写日记,记录每天的心情和身体的状况。
父亲把所有积蓄都准备拿出来的时候,继母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治孩子,那就离婚。并非继母狠心,只是过了这个手术,还有更多的昂贵手术在等着。就怕砸锅卖铁,也不一定能救得了她。与此同时,还将失去妻子,岂不是得不偿失。而且自己还年轻,还可以再生。他深思熟虑决定让她顺其自然的离去,也少受治疗的折磨。
她的神智越来越不清了,但仍然坚持写日志。
她问父亲“爸爸,你不会丢下我吧?”
父亲心中一阵难过,却微笑说,“你放心,你的病一定会好的。”
她安心的依偎在父亲的怀里。
她离去后,父亲收拾她的遗物,翻开她的日记本。翻到最后一页时,父亲的心就像被人撕裂般疼痛。
她说:我知道爸爸不会继续给我治病了,但我就是想听他说他愿意,我就是想再让他爱我一次。
父亲顿时号啕大哭。此时,他觉得自己失去的并不是一个女儿,而是,全世界。
02.
有一位母亲,她不满一岁的儿子患了白血病,一位治癌的老中医说,只要坚持服药,孩子的病尚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
可是,儿子拒绝吃药,虽然老中医配制的药不是非常的苦涩,毕竟是药呀!这可如何是好?她忧心如焚,欲哭无泪。
这天,她把药熬好后,当着儿子的面,她舀一勺自己喝下去。
儿子瞪大眼睛瞅着她,眼里面充满了好奇。她一边审视着儿子的脸色,很快又喝下一勺,同时还咂吧着嘴,表示味道好极了。
终于,儿子蠕动着嘴唇,张着小嘴,伸手去抓她手中的勺子。她心里一阵狂跳,慌忙舀了一勺灌进儿子嘴里。
儿子噙到口中,又“扑”地吐了出来,却一反常态的没有哭,她信心大增,又舀一勺倒进自己嘴里。
儿子眼珠盯着她。她就赶忙又喝了一勺,儿子抵挡不住诱惑,张开小嘴,一边叠声“嗯嗯”着,示意他想喝。她急忙舀一勺给儿子灌下,儿子痛苦得五官挪了位,但把药喝了下去!
她来不及高兴,紧接着喂第二勺,儿子却摇头晃脑,紧闭着嘴巴。
她明白过来,旋即自己把药喝了,随后舀了一勺喂儿子,儿子才慢慢张开嘴喝下去。
就这样,她喝一口,儿子喝一口,才把这服药喝完。以后,每次让儿子喝药,都这样:她若不喝,儿子也不喝。
老中医得知这个情况后,急忙劝阻她,说这样下去很危险,她没病也会得病的。再说,孩子的并不一定能治愈的,毕竟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
她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愿意陪着儿子喝药。”
半年后,儿子痊愈了,而她,却得了癌症!
但是,她坚定的说:“我不后悔!”
母亲就是这么的伟大,永远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而牺牲自己。
03.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象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 我邻座的同学就是如此。他的饭菜永远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当却经常装著火腿和荷包蛋,两者有著天渊之别。
而且这个同学,每次都会先从便当里捡出头发之后,再若无其事地吃他的便当。这个令人浑身不舒服的发现一直持续著。
“可见他妈妈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饭里都有头发。”同学们私底下议论著。为了顾及同学自尊,又不能表现出来,总觉得好肮脏,因此对这同学的印象,也开始大打折扣。
有一天学校放学之后,那同学叫住了我:“如果没什么事就去我家玩吧。”虽然心中不太愿意,不过自从同班以来,他第一次开口邀请我到家里玩,所以我不好意思拒绝他。
随朋友来到了位于汉城最陡峭地形的某个贫民村。
“妈,我带朋友来了。”听到同学兴奋的声音之后,房门打开了。他年迈的母亲出现在门口。
“我儿子的朋友来啦,让我看看。” 但是走出房门的同学母亲,只是用手摸著房门外的梁柱。原来她是双眼失明的盲人。
我感觉到一阵鼻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同学的便当菜虽然每天如常都是豆豉,却是眼睛看不到的母亲,小心翼翼帮他装的便当,那不只是一顿午餐,更是母亲满满的爱心,甚至连掺杂在里面的头发,也一样是母亲的爱。
先入为主的观念,
往往影响人一生的格局,
多观察、多探讨,
会有更多意外的发现。
今天分享三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