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年九月,困乃外出,游于千里,定于野村。 寻访居者,晓一耄耋老妪于巷尾,欣然前往。
初始入,门庭冷落,然花木犹茂,净而无物。 忽闻声渐,礼而问焉,报其来意,愿可恭听。 慈妪乃进,洗盏更茶,笑颜请入,友待有加。
乃详观其貌,眉眼神采,犹知往日盛容也。 然寒暄尽,妪而深沉,似忆追溯矣。 启言于初,距而久也,缓缓若溪,渐弱渐止。 时十三耳,,少儿更是,家贫奈可,浣衣耕犁,精于农桑。 年既长,邻不提亲者,门庭若市。于此刻,妪犹傲然。 然吾选心郎也,虽其家贫,攵母时怨,吾于今不悔也。 嫁而不久,无可温饱,然亦有识,益有情乐。 未逾三载,时局动乱,夫乃外中生,幸而有获,相待一段温乐。 战火四起,夫亦凛然去往,有多伤别,可望其归安。
虽有纸信,犹知事危,千里奔途,幸拾残命,而此多病耳。 扶待向行,几经流转,而异乡息居,多载回返,物是人非矣。 幸而夫子犹在,居亦可美。经几春秋,孩龄长,气荡发,不料生得横祸,命陨须?满是山间土下,妪静默,书动如何,方不堪语。 姬颜悲而犹有笑,自善假已。复言:儿若此薄命耳。 夫病渐重,咳愈急,不若三日,苍老犹朽矣。 夫言中,犹唯孤汝也,天公不佑,祸而双至,安可如此乎?不日而逝,院中一影空对月。 (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