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5 星星三 冬月三十

永不熄灭的灯塔

—— 有感于希尔伯特柯尼斯堡演讲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即使是为了纯粹的理性。

功利主义的伎俩,

是吃相难看的小丑。

没有痴迷研究的傻瓜,

造就不出大师的风范。

在自然科学面前,

人类看似渺小。

但吃了忘悠果的人们,

都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人类精神的荣耀,

是永不熄灭的灯塔。

每当思想进入浅滩,

都会照耀我们前行。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我们有数学之真理。

在思想与观察之间,

我们用逻辑去连接。

任何表象的背后,

都有魔幻般的吸引。

由不可知到可知,

只存在时间上的羁绊。

一代代大师的身影,

在视线中渐行渐远。

消逝在拐角处,

精神却永流传。

兴趣源于热爱,

未知经不起把玩。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

我们的口号是:

我们必须知道,
我们必将知道!

面对挑战,学会试错。才能让你不再害怕失败,也能更好地防范重大的风险。

面对挑战,学会突变。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敏锐地捕捉发生在身边的小趋势,更好地理解它。

面对挑战,学会适应。用更宽广的视野去观察所处的环境,而策略就是对环境的反应。

面对挑战,学会协作。跳出自己所在的行业,用鹰的视角去看整个草原上的变化。定义自己在整个消费生产或社会网络中的位置。

面对挑战,学会混搭。更灵活自如地创造出新生事物,学会“游击队+正规军”的独特打法。

用演化的算法,修炼出一套见招拆招的打法。

借用何帆老师的话——海里的水多,我们就当鱼,待在水里。海水退潮了,我们就上岸去,把自己变成两栖动物。


法律方面的知识,自我评估,离入法律学的门还差得远,只能算是在法律世界里游览了一遭。既然是游,总有游记。

一开始,就在琢磨法律思维核心究竟是什么,有没有一条线能够串起来,或者用其他学科知识来理解。也许找到了,就是“负熵”和“成本”。

用“负熵”来理解法律思维

“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用于衡量一个系统混乱程度。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一个孤立系统,总体混乱程度只会增大不会变小,直至混乱最大化。

在人类世界这个系统中,混乱程度不断增加,即熵增,为了对抗混乱,建立秩序,于是有了法律。

法律,本质是反熵增,是人类世界的负熵。只有世界越来越有序,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向前。理解了“熵”的概念,就可以从“负熵”角度来理解6种法律思维。需要注意的是,这6种思维,全都有一个“凡事”。所谓“凡事”,就是无一例外。

1.凡事讲规则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总是把建章立制放在首位,正因为此。

要有规则很好理解。但规则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即使是不好的规则,也比没有规则好。

从社会层面理解,没有规则,那就可能成了霍布斯笔下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规则不那么好,至少还能苟且偷生,也就有改变规则的可能。

从熵的角度看,没有规则,系统里的要素就完全随机、无序,此时熵最大;规则不好但有规则,系统的有序性是过得去的,熵比较低。

另一方面,有些规则,此时不合适,时间拉长看,其实是合理的;而有些规则即使不科学,伤害到了个体,这也只能看成是为了集体利益而付出的代价。

2.凡事讲权利

权利的关键是确定边界。没有边界,人们就无所适从。有了明确的边界,就能定分止争。与之相对应的是讲道德,道德不是不好,而是标准统一不了。当下,社会价值多元化越来越明显,如果不讲清晰的用技术语言规范的权利,而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道德,就会造成很大的混乱,系统的熵是很大的。

3.凡事讲程序

一个系统要有序,就要解决冲突。解决冲突最怕处事不公,有了规定的路径、冰冷的程序,有那么一个参照,大家都盯着,公平公正的争议就少了。即使有争议,只要程序底线把握住了,也有底气。像工作中很多时候,遇到难办的事,我们往往会说,不管了,把程序走到就问心无愧。因为程序是客观的,也是一根准绳,按程序办,不一定得出很好的结果,但能避免出大问题。

4.凡事讲终局

系统允许有冲突,但不允许无休无止地冲突。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冤相报的系统熵是最大的。所以,冲突必须在规定回合内解决,不管是两回合还是三回合,终审后就不可更改,哪怕错了,错了就错了。同时,第二第三回合申诉的时候,成本也给你弄得很高,增加反反复复的难度。

有终局才有秩序,熵才很低,判完各回各家,促使人们把心思用在其他方面,而不是去找证据翻盘。毕竟,证据永远可以不断挖掘,时代变了,证据也变了,旧信息可以无穷解读,没有终局,就是永陷混乱。

5.凡事讲预期

预期是一种引导,是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秩序的广而告之,有利于降低系统的熵。比如泸州二奶案,尽管程序上值得商榷,但最终的判决结果影响深远,从那以后几乎没有二奶提出继承财产的了。

有时候为了更好的预期,可能会牺牲一些人的利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如,当集体与个体冲突的时候,如果维护个体,那这个预期就是,今后人人都可以找集体麻烦,都试图从集体中割一块肉,这个导向可不好。无利于系统有序。

而最麻烦的案子,不是一边倒,而是怎么判,分歧都很大,双方势均力敌,不小心还会造成社会撕裂。这种时候更要谨慎把握判决结果,以形成相对更好的预期。

6.凡事讲权威

其实不仅仅是法律,任何事,我们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怎么说了算,谁说了算。有人拍板,才有效率,不至于混乱无序。而最便捷的方法,莫过于听权威的,权威说了算,这算是正确的偷懒,让大多数人节约成本,有精力干其他工作。

其实,越追求秩序,越需要负熵的系统,越是讲权威。比如军队系统,就有一句话叫:服从命令是天职。

用成本思维来看法律规则的制定与运用

法律的规则制定,只有一个考虑,以低成本获得高收益。

1.刻意模糊

首先,事无巨细地覆盖世间万事万物,几乎不可能,可能的话,成本不知道有多高。

其次,因为模糊,就不用频繁改动,改动的成本也节约了。而模糊才有威慑力,如果清晰,反而有明确的空子可以钻。

再次,达不成一致的时候,不妨模糊处理,搁置争议,没有争议的先定下来,减少摩擦成本。

2.只管下限

上限就是要求人人都做完人、做圣人,那个成本可想而知。与其做不到,不如不管你好到那里去,但我不允许你坏到什么地步,这样一来,成本大大的节约了,还因为不强求,反而有很多人自愿做得更好。

把强迫人做完人、圣人的成本节约出来,才有精力去惩罚不顾下限的坏人。于是,社会安定,大家各就各位,各谋其事,社会就会自动优化,有序发展。

3.总是滞后

我们想,要是让法律条文紧跟社会改变,那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去追踪社会变化。追,是追不上的。而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才看得清楚的,等我们追上说不定又回到从前了。

与此同时,追得太快,频繁改动,像是人治,不利于稳定和权威性,得不偿失嘛。既然如此,不如不追,每次先让子弹飞一会。这样不仅节约了追踪成本,更改成本,还因为这种刻意的滞后,能给人们明确的预期。

4.大而化之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所有的法律都是普遍的”。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那整个人类,其行为必然是亿奇兆怪。从成本角度考虑,不可能搞定制化的法律,而是抓住人类都有的普遍性问题即可。还有,开了搞定制化这个口子,很可能搞成恶法。

而普遍性除了节约成本,还能促进人们的自我管理,把压力转移到被管理者那里,而非由法律体系来承担。比如,我们发现酒驾的大多是成年男性,那为什么要规定所有人而不是成年男性不许酒驾呢?人与人的酒量差异很大,为什么要统一执行一个标准呢?正因为以上原因。

5.允许例外

有人可能会以为搞例外都不是好事。其实,有例外才能更好的堵住错误或修正错误,可以说,例外是另一把保险。例外不是推翻和颠覆,而是补充和延展。

有了例外,法律才更完备。

所以,我们看到,《我不是药神》的主角原型陆勇,检察院最终没有起诉他。一国的宪法,也不能把政府和军队完全束缚,像战时状态,就该特事特办。

可见,例外加深了我们理解法律的初衷与深意。因为有例外,法律既可能更加铁面无情,也可能更加富有温情。

从成本角度看,有例外法律才有灵活性,不允许例外,必然反过来要求事无巨细地明确各种行为规范,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耗费不计其数的资源。

6.削足适履

很多情况下,一个事情可能既符合这条规则,又符合那条规则,而规则本身是没有规定应该怎样使用、在何时使用的。

由于每个犯罪与其他犯罪之间都有明确而具体的界限,要处理,就必须分类和定性,但这又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决。

这还是一个成本问题,尽管我们知道把案件格式化去适配现有的法规类别不好,但是法律永远无法涵盖真实世界的复杂性,不得不削足适履。

法律的演化

理解了“负熵”和“成本”,不妨来看法律的演化是不是沿着这条路。

法律1.0

最初公权力不发达,只有自己执法,这个效率很低,成本很高,并且助长了冤冤相报。整个社会就乱成一团,没有人安居乐业,全都在准备复仇和应对复仇。

为此,只有请第三方来执行,最初是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者。从此执法开始专业化,复仇的事交给他们,利益相关方各回各家,各干各的事,社会增强了有序性,“复仇”的成本低了,效率高了,更大的好处是社会能够向前发展了。

法律2.0

进一步专业化,即使是国王,也不能审案。

国王不审案,除了司法独立的考量,最根本的问题是法律的门槛越来越高,不是国王搞个副业就能兼任的。

也就是说,国王是一种职业,法官是一种职业,大家按照市场分工,各司其职,各就各位,才能发挥比较优势,才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效率。

法律门槛高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法律无神童,因为法律特别讲究经验和积淀,从负熵角度看,法律从业人员当然是越固定越好,从成本的角度看,固定一群人干擅长的事,也是效率最高的。

法律3.0

尽管世界上演化出了两大法系,但不管哪一种,都是在赋予法官独立审判地位的同时,确立审判标准,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稳定预期。两者为了防止随意判案,一个采用成文法,严格约束法官;一个采用判例法,用过去绑定法官。

不管哪一种,从负熵角度看,都能让公众看清法官偏离标准多远,熵增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成本角度看,都算是有章可循,先说后不乱,成本也比较小。

有趣的法律事实

著名导演黑泽明根据芥川龙之介小说改编的《罗生门》,上映即成经典。片中,我们能确定的事实只有,武士死了。其余,比如究竟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作为证人,樵夫、强盗、死者的妻子、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那这一起杀人案,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字?没人知道。

这种难题,是法律人经常面对的,怎么办呢?

既然事实怎么都说不清楚,为了社会秩序,降低成本,索性允许法律人对客观事实进行主观加工,只要你是符合有关规则的法律解释,我们就认。

这是有道理的。

我们不妨想想,严格意义上的“事实”意味着完全客观、没有重点,就像你随手拿起相机拍了几张街景。而法律人做的就是,像艺术家拍街景,把想要呈现的重点内容突出出来,把不重要的内容淡化下去,通过精心的构图、明暗、光影把真实的街景筛选成一幅充满主观色彩的艺术品。

具体方法就是,做减法、做剪裁、贴标签,这样就简单易行多了。

做减法就是设定边界,从时限、责任、资格三个方面一卡,不在此列一概不认。同时,把发现事实的担子压到其他人身上。这看似粗暴,实则不得不如此,还是一个负熵和成本问题。

做剪裁就是加工事实,即从法律的角度出发,用语言、逻辑、顺序等来拣选、重组事实,说什么不说什么,说的顺序,感情铺垫等等,让事实更有利于自己。也许有人觉得这不是形同儿戏吗?不是。这对控辩双方是公平的,大家都可以从法律角度剪裁,所以这也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率的。

贴标签有点类似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这确实也是顶级法律人才具备的素质,就是深度挖掘当下事实的某个内核,再置于类似整个人类历史等更大的背景之中,让其他人重新认识这一事实。如果觉得不好理解,不妨体会一下“上纲上线”四个字。

一些想法

学完法律思维课,最大的感受是更像个成年人了。如前所述,法律的本质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尽可能好地减少系统的熵。为什么坚持用“熵”这个概念,而不用“秩序”这个更容易理解的词。因为对于宇宙这个大系统来说,“熵增”是宿命,“负熵”是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对于法律,没有终极秩序,维护秩序永远在路上;很多时候还拿不出最优解决方案,只有相对不那么差的那个;有些时候谁都有理,又有些时候谁都不讲理,两难情景里外不是人。也正因为此,法律学是取舍的智慧、折中的智慧、入世的智慧、行动的智慧,也是一流的智慧,法律思维带给我们的是一整套食人间烟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几个深刻的点:①人之所以纠结,难以取舍,大多是减法做得不够好。比如,那个老婆与母亲同时掉进河里先救谁的问题,只要设定好边界,就不是难题。边界可以是孝道第一,也可以是共度余生第一。②每一个具体的案子,本质上都是个体或某个子系统的欲望与更大系统的秩序之间的冲突,在集体利益面前,个体欲望很可能不值一提。因为,用系统论讲,局部最优往往有损整体利益。同时,小系统关注的往往是短期,大系统才关心长远。③挑衅规则不如用好规则。这可不是认怂,这是一种更积极的实用主义。因为用好规则本身就孕育创新,一味守成才会衰败。④做一个真正的行动派。既然总有无法穷尽的信息和事实,既然总是受到各种约束,那想法就要适可而止,行动则要立说立行。⑤法律最厉害之处在于,高悬明镜的公正预期,引而不发的威慑效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