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的行程是继续走访伦敦的创新创业加速器。
伦敦发展署邀请访问团考察旅游孵化器和体育孵化器,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有兴趣,创新无处不在,英国在孵化加速方面已经在垂直领域开始细分,旅游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新引擎,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传统行业+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传统行业都是我认为的产业融合方向,很想了解一下围绕旅游产业链上英国是如何创新的。伦敦发展署的地址在市政厅的一栋大楼里,离酒店并不远,我们决定步行穿越海德公园过去。
海德公园里遛狗的训犬师。
跑步锻炼身体随处可见。
海德公园(HYDE PARK)位于伦敦市中心威斯敏斯特教堂 (Westminster Abbey,即西敏寺)地区,占地360多英亩,历史上曾经是英国国王的鹿场,后来又成为赛车和赛马的场所。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也是伦敦最知名的公园。走在公园的皇家驿道上,两旁巨木参天,森林、河流、草原、湿地聚集在一个公园里,晨起的人们尽情的享受着这份大自然的美好。
海德公园南面, 是1876 年为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艾伯特亲王而建的纪念碑。纪念碑雄伟壮观,亲王塑像金光闪闪。
伦敦发展署的李小科投资经理温婉知性,详细介绍了伦敦市旅游科技孵化器的做法。伦敦发展署2015年4月确定设立旅游科技孵化器,为以旅游为核心产业方向的企业提供全方位优惠服务,发展署内开辟空间,拟引进30家创新企业,报名达3000家,可见旅游创新已经是创新的重要方向。发展署确定入园的创新企业都是新创企业,给予种子资金和业务拓展服务帮助企业创新孵化,当孵化企业员工达到15人,必须离开孵化器。目前在园区内企业12家,1年来孵化出园企业35家,33家高成长企业进入加速器,只有2家企业关闭,效果非常显著。
携程、阿里等中资企业都得到伦敦发展署的协助,布局海外市场,通过孵化、并购等多种方式围绕旅游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触角,伦敦发展署愿意为中青旅在伦敦发展提供服务。我们相约利用旅游孵化器和英国科技创新优势进一步加强合作。
旅游科技孵化器内开放式办公。
伦敦发展署的窗外就是著名的伦敦塔桥。
河水、铁桥、海鸥……
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是一座上开悬索桥,横跨泰晤士河,因在伦敦塔(Tower of London)附近而得名,是从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桥(泰晤士河上共建桥15座),也是伦敦的象征。该桥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对公众开放,将伦敦南北区连接成整体。
雄伟厚重的铁桥。
无雨的伦敦晴空万里,洁白的海鸥快乐的飞翔,站在桥边,心旷神怡。为了不耽搁时间,考察团匆匆一个汉堡,赶赴下一个场所。
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我们来到全欧最大的创新企业加速器--MC。
这里最早是一个船坞码头,在工业时代,这里曾是繁华的商场,随着产业升级和市场变迁,2014年成为欧洲最大的企业加速器。
帆船造型的园区地标。
空间巨大,别有洞天的加速器内部场景。
加速器内的公共厨房,有咖啡和甜品。
国际交流处的Aila 是个美丽的英国姑娘,她向我们介绍到MassChallenge 是源自美国的全球最大创业加速器,全球已经部署5个。每年MC 从全球70多个国家层层选拔可能影响未来的100多个项目进入加速器,用3个月时间,请200多个导师通过训练培训辅导,选出可能颠覆行业或可能成为行业独角兽的创新企业,给予资金无偿扶持,进入加速器的企业MC 不收费用,不占任何股份,全方位以创业者为核心加速企业成长。
我们就运营管理、加速器持续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MC作为公益性社会企业, 资金主要来源各大型企业赞助,由加速器专心做好引导服务,创新者专注创新,赞助者跟踪技术,选择性投资或并购,各方形成多赢产业链生态。目前扶持的企业市值已经达万亿规模。明年将在欧洲大陆和南美新设两个加速器,之后会在亚太地区设立,Aila 介绍中国具有广阔市场,他们愿意和中国相关机构合作,把加速器尽快设到中国去,我们诚挚邀请他们到中国访问,共同为中国青年发展建立合作关系。
在中国孵化器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加速器的运营管理模式令我们眼前一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确实可以成为MC 在华的首选合作伙伴。
伦敦的冬日,天亮的晚,黑的早,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夜幕降临,周末的伦敦,车水马龙,人们纷纷出来享受周末的愉快时光,街头杂耍、驻地演奏,圣诞的氛围越来越浓。
天色近欲晚,能饮一杯无?英伦科创短短几日行程,考察马不停蹄。多处参访收获良多,不仅了解了伦敦作为创新之都、科技之都的魅力,也从不同角度找到了中英创新创业合作的结合点,时间的指针走到了2016年的岁末,回望这一年,开拓、进取,展望、布局,这一年虽然艰辛但是充实,不负韶光,不负期望。年底的参访,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目光更加坚定,步伐更加沉稳,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那些令人难忘的景致。
再见,伦敦!we will be 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