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文化圈名人似乎会格外的引人注目,故而形成了一种流派,在此先笼统称之为京派吧!
一、导演陈凯歌、冯小刚、姜文
虽然陈凯歌拍出过《道士下山》此类的片子,但也不能撼动他在我心里的地位。也许是因为《百花深处》里的冯先生,也许是因为《霸王别姬》里的小豆子,也许只是因为他是陈凯歌。
冯小刚在《老炮儿》里塑造了一个当年京城名震一方的顽主,一个提笼遛鸟斗蛐蛐的普通老百姓,一个爱打抱不平的有血有肉的汉子,轻松摘取金马影帝的桂冠。他在自己的电影作品中也一直注重保持平民意识和京味语言,创造了许多贺岁喜剧片的票房奇迹。近年来,在表现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电影里也表现不凡。
姜文除了是名好演员,更是一个好导演。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表现了北京大院孩子的青春悸动;在《太阳照常升起》里表现了他理解的魔幻现实主义;在《鬼子来了》里用戏谑的方式展现了他的忧患意识。
二、作家王小波、王朔
王小波的作品很多人说有些色情,我要说的是那是你没看到他文字里隐含的更多的东西。曲折而丰富的经历让他的文字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和力量,字里行间都打上了王小波三个字的烙印,有人问我王小波最好的作品是哪一部,我说全部吧!
其实对王朔的了解多是从电影里,《看上去很美》里孤独的方枪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喜爱开陌生人家锁的马小军;坦诚自己吸过毒、嫖过娼,不错,这很王朔。
三、京剧大师梅兰芳
大学期间有学过戏剧相关的课程,中国戏剧也就是戏曲了,了解到京剧不仅仅只是老人家看的,细细品来,很有韵味儿。
梅兰芳大师当年练京剧时,眼睛无神,于是他就苦练眼神,一直盯着飞翔的鸽子,直到练到能眼波流转、眉目传情、雌雄同在的境界。梅兰芳并不是那种学戏很有天赋的,算祖师爷不赏饭吃的笨孩子,可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儿,成为了京剧大师。
但愿现在与他们在同一片天空下的我,也能一直进步,变得温柔而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