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下,以及社会现实情况的限制,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小孩,将会失去很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一个大学毕业与非大学毕业,但就一个就业空间来说,就是差距非常大的。非大学毕业对于知名大公司、公务员、大城市白领岗位等,都只能是望尘莫及,基本上是没有机会进入这些比较好的职业和中高端的岗位的。剩下的只能是一些中小型私企,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等无论是待遇、环境、发展前途均较小的行业和岗位,比如销售、商场、餐饮、工厂、物流等基层岗位为主。整个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都完全不一样。一人个就业的起点,很多时候可能决定一个人整个职业生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成就和家庭及后代的情况。
这个社会是讲究效率的,一个组织需要人才的时候,他需要一个高效的、风险较低的对人才的识别的机制。而文凭就是到现在为止最简便、最高效而且准确率最高的机制。或许以后的区块链能解决这个文凭至上的机制吧。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代替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一个非大学文凭的人和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人,如果你作为企业招聘负责人,你对两个人都不了解,你没有办法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去辨别两个人的究竟哪个是人才,而且对人才的判断的标准也是无法确定的。所以,一个经过无数次考试和竞争,最后从独木桥中走过去的那个持有名牌的大学文凭的人,自然是有优势的,因为他是经过竞争的考验的。是可以看见他的考试、竞争的能力的。而另外一个作为非大学毕业的人,你用什么证明你的能力呢?证明你的能力的发展空间呢?这个问题怕是不好回答吧。
所以,我们的应试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而是人才筛选的机制的问题。如果社会没办法发明一种比辨识文凭更加高效的、分别个人能力的机制,那么应试教育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需要而产生的结果,不是应试教育这个结果产生了文凭至上的辨识机制。所以,在小孩子的教育上,因为成绩不好,无法考上好的大学,无法获得好的大学的毕业证书,那么那就是去了一种最大的能力标签。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是要顺着这个思路,解决标签的问题。要去寻找其他的,可以获得的能力标签。
对于小孩子的教育和学习,要依靠内在驱动力去驱动努力和奋斗,依靠外在的驱动力,包括奖励、惩罚、压力等,都是不可持续的。要将家长要小孩子学,改变为小孩子自己想要学。就算是奖励,同样也是家长要小孩子学的原理,并不是小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兴趣还是暂时发现的比较有效的内在驱动力。如果是小孩子没有兴趣的东西,那么其他的手段可能效果都不好。所以,能力标签的培养和教育,我们就要围绕孩子的兴趣来进行。
另外一个我们要更新的观念就是,从现在的时间点算起,未来十几二十年的就业形势会因为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有可能会颠覆整个现有的行业和岗位。所以,我们如果用现在的或以前的历史来判断未来的就业市场的话,那么,可能会错的很远。
在中国长达2000年的帝制社会中,无论是社会、技术、文化、经济的发展都是相对缓慢的,所以,那个时候历史是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借鉴价值的。包括在围观上的个人行为和未来的预测,都可能会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但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全所未有的,是过去几千年完全不可比拟的。所以,我们要改一个习惯,就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去判断未来。有时候可以看一下美国人,他们没有过去的历史的束缚,没有这种经验主义的捆绑,反而在创新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我们不知道具体那种能力是最适合社会的,但相信在创造力、文化、娱乐、艺术等方面的能力是具有越来越大的空间的。所以,根据小孩子的兴趣来培养能力,塑造小孩子的能力标签,未必就不是一个出路。而小孩子千变万化的能力,各种看来不是很靠谱的能力,都可以不去介意,都可以培养成为未来能力。
绘画、乐器、体育、电脑、棋艺、游戏,甚至是表演、讲话、沟通、表达、写作、手工、探险等各种吃喝玩乐、斗鸡走狗,都可以进行能力培养,都可安排小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提升,成为一个专业的人。然后通过各种自媒体、行业协会、比赛、考级考证、网络排名、粉丝等方式获得能力标签。只要在一个专门的项目上积累了足够的能力,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能力标签,积累在改行当中的知名度,那么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就会获得突破,获得极大提升。甚至不会比上面讲到的名牌大学的孩子差,从而实现弯道超车,发展处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单纯的传统考试升学、然后到社会上就业,通过个人努力获得升职和发展这样一条路,反而会越来越不适合现代的年轻人冲动、叛逆、创新、自由的特性。社会和经济越是发展,这条路的问题就越多,很容易就会发展成为日本那样,什么宅男宅女、啃老族、毕业就是失业、消失的一代等就是因为传统的就业方式不适应现代年轻人的就业和发展方式造成。所以,新的时代下,传统的观念和做法,未必就是最好的。一个无法拿到名牌大学的能力标签的孩子,说不定还可以走出一条更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