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警方公布过一个女大学生自杀案件,本来怀疑这个女孩子因为性侵而自杀,但调查结果是她去借裸贷,并被胁迫卖淫,最终选择了决绝。为什么她去借裸贷呢,因为宿舍里另外几个人都有电脑,就她没有。这究竟是因为缺了电脑就严重影响到学习效率和正常生活,还是虚荣心驱使,就不用我说了吧?
我们没有必要去责备受害者,只是借此事例分析这明显就是消费主义异化的结果。无论如何,诸如拍摄裸照给不相识的陌生人这是文明社会、理性人类的共同的尊严底线,但是在选择裸贷的人看来,她们会更倾向于消费品。
这就是长久社会中消费主义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没有高级手机、奢侈包包已经与低人一等、丧失尊严联系了起来。在这样一种社会大环境下,过于苛责选择裸贷的大学生已经毫无意义,正如我前文所说,每个人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要让年轻人完全遗世独立、切割所有物质欲望是不现实的,没有裸贷还会有各种花式多样的吸血高利贷,因为消费主义的时代注定会产生这些「奴隶」,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
在人类文明之初,奴隶主们用皮鞭、枷锁、棍棒控制者众多奴隶;而在当今社会,「看不见的枷锁」已然绑在了许多人身上,通过琳琅满目的购物中心、目不暇接的促销活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接踵而至的网红示范,更有与消费品密切挂钩的公共话题、社会地位、他人评价,让普通人几乎无法抵御消费主义的异化,心甘情愿地在消费神教面前俯首屈膝,供奉上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点收入。
另外,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凡勃仑在他的著作《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概念。凡勃仑认为,时代在变化,封建时代人的身份是通过血统来体现,社会自然而然地分为了平民和贵族;而资本主义时代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能力、是否成功,是通过他的消费来体现的。例如: 出入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开什么样的车,消费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等等。
于是,消费的高低成为了人们体现地位、明确社会身份、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生存意义的虚伪符号——这就是所谓的「声望经济」(prestige economies)。凡勃仑指出:「一个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漠不关心的观察者,对他的金钱力量留下印象,惟一可行的办法是不断地显示他的支付能力。」
于是,「在任何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工业社会,声望最终都取决于经济实力。而显示经济实力以赢得荣誉、保全声望的办法,就是有闲以及进行夸示性消费。因此,在任何阶层中只要有可能,这两种办法——有闲和夸示性消费——就都会盛行。」
而消费主义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就是明明还没有到达「有闲阶级」实力的群体,都会模仿其消费行为,进行相对于自己阶级和经济实力的拔高性消费。
因为商业社会,一切都看似那么触手可及,不像封建时代,你想改自己血统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而现在只要购买这一个包包,你就获得了与之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尊敬程度、他人关注度、认可度。于是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现象非常普遍,裸贷、啃老等社会现象也自然而然地层出不穷。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发明了一个名词:「新型小资产阶级」——他们不掌握任何生产资料(说白了就是还是穷),但是生活、消费水平甚至价值观上,处处向真正的资产阶级看齐。
西马学者们总结了新型小资产阶级的特点:他们有着相对好的家庭条件,无忧无虑的童年,接受过高等教育,然后大批地涌入了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从事一些基层的脑力劳动。在受消费主义的影响上,新型小资产阶级的表现出奇地一致:无比沉迷于伪装、表象、自我的生活方式及无止境的新体验。
毕竟他们不是真正的富有,真正的资产阶级都非常的放松、安静与自信的,并没有刻意地雕琢自己的生活或形象。而「新型小资产阶级」则显得十分紧张与不安:有意识地反复检点、矫正自己,亦步亦趋地学习资产阶级的日常表现——尤其是他们所消费的商品,生怕稍有不慎模仿不像,就仿佛跌落了阶级一般,成为了可耻的「下等人」。
从根源上来讲,他们既没有经济资本也没有文化资本,透支自己的实力去消费,审美也要跟随者别人的规范。「隐形贫困人口」这一概念的兴起,就是因为「新型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存在。
不过,就像女大学生借裸贷,我们首先要批判高利贷一样;年轻人普遍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他们收入太低了,往往累得要死天天加班,回家还一个微信就被叫起来,还没有加班费,剩余价值被剥削地太彻底(这个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详细分析)。
但我们还是要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在这个遍地都是欲望,遍地都是消费主义「景观」,来自于社交媒体、亲朋好友、明星网红、广告营销无时无刻的信息洗脑的消费主义社会,众多年轻人都成为了这个「看不见的奴隶主」的奴隶。
异化是指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本质的改变和扭曲。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既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客观现象,就如同「消费主义」一样,是我们人类在生产力飞速的发展中,重新改变世界、定义世界、规范世界的一个现象。在最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心理学研究中,「异化」理论与白领人士愈发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衰弱等心里疾病联系在了一起。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从精神层面来看,消费主义给了年轻人短暂的情感释放和一定程度上的物欲满足,但是不能代替真正的人生价值实现,毕竟「异化」现象无法承载人生意义,用消费寄托人生价值不但是无望的泅渡,更是饮鸩止渴。于是,在透支自我和价值寄托难觅下的焦虑、痛苦、忧郁和压抑,作为现代文明的疾病已经普遍存在于年轻人之中。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学者们就认为,大众传媒拥有超大信息负载量、高效的传播效率、多样的互动形式,这一切成为消费主义得以空前发展的催化剂。而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这种传播量级相比于曾经的传统传媒形式,更是核聚变式的爆发。
我们面临的是,互联网时代更加来来势汹汹更加难以阻挡的消费主义新浪潮。在这样的新时代中,普通人的生活受到了怎样的冲击?社会结构与社会运动发生了哪些改变?未来的世界会走向那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