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
这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一个闭塞落后的农村。横亘绵延的秦岭山脉从这里沉入广袤的平原,留下一处处圆溜溜光秃秃的土坡和水土丰美的河谷。一条小河自西向东从我生长的村子前缓缓流过,做一个S形大转弯,又向南奔去。这条常年奔流不息在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小河,因为流经楚国古长城,人们称之为长城河。在我小的时候,除了河的下游有一个叫“长城铺”的村庄,根本寻不到长城的踪迹,所以小时候总是在困惑这里离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十万八千里,怎么也会叫长城河呢!直到多年之后偶然看到有人考察楚长城遗址的报道,才恍悟这条小河名字的来历。
虽然地处南北分界线上,这里基本上还算是北方,因为人们都种植小麦,只有在极少数水源丰沛的河谷栽种一点水稻。冬小麦在农历十月前种植,来年端午前后收割,小麦收割之后种植玉米或者棉花,也间或种点黄豆,芝麻。河对面的小山坡原是生长龙须草的荒地,被勤劳的人们开垦出来,但因土地贫瘠,无法灌溉,只能种点红薯。这种沙土地,红薯每年倒是都有不错的收成。只是把收获的新鲜红薯拉回家却是个非常辛苦的力气活。于是,天气好的时候,人们都把从土里刚刨出的红薯擦成片,在地里晒干再收回家。人们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积累了好多朴素的智慧!
村子叫陈寨,虽然叫寨,却没有像其他寨子那样高高的寨墙或者落差较大的地势,为此我问了爷爷很多次,他说以前是有寨墙的,后来被拆掉了。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拆掉寨墙后的地势会变得那么平缓,在我的心里,还是很抗拒接受寨子曾经存在过的事实。陈寨,当然村子里除了几家外姓,剩下的都姓陈。这是一个大家族,按照自己姓名中的字号都能找到辈分。比如我是守字辈,除了元,学字辈,我的辈分是第三高了,所以在村里会有比我年纪大的人叫我姑姑,姑奶奶,让我特别不适应。
村子中央有一颗一百多年的皂角树,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过来。树下是一个轧水井,水质清冽甘甜,周围的人都来这里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