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之期盼已久的暑假已经过去一半了,报考的一建考试,缴费半月之后然而迟迟未有行动,心里想想念念的就是读书写字了,但是又不知道会有什么用。
收拾整理书籍无意中翻到两年前的今天所写下的文字,看到当时的自己迷茫焦虑之下决定读书写字,但是坚持一段时间看不到效果,看不到有利可图就放弃了。
然而两年后的今天,我却又想着去写字,却是以两年前的起点。看来写字这一定是真爱,否则怎么兜兜转转还是它。但是写着写着,心里还会像以前一样有个声音在说:这有什么用,又不能为接下来秋后的招生做辅助。我突然醒悟到我还在纠结2年前同样的问题:写字有没有用,能否给我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两年前虽然喜欢写字,但是却不知道写字有没有用,不能知道能否为自己的工作增加筹码,所以就觉得没用,就放弃了。现在报考一建虽然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欢不擅长去读那枯燥无味的专业书,但是想着若能考过就可以获利多少,也就去报了。
突然想到高中文理分科时,我其实并不是太擅长理科,尤其是物理,但我当时都没有分析自身情况,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理科。只是因为当时听到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学好物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原来我面临选择时总是趋利避害,总是以自己有限而狭窄的眼界来衡量它是否能让自己短期或长期获利。
正是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才使我陷入这样一无所成的局面。大学时觉得专业冷门不好就业,专业课枯燥没用,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课玩手机,考前搞突击。学英语觉得没用,所以六级从没好好准备,以至于研究生毕业了六级都没有考过。当别人大学期间都在考教师资格证时,我觉得没用,我不是师范专业,毕业后不一定去教书,所以没考。当别人都泡在图书馆看书写字时,我也偶尔会拿起书,但是因为心理老想着有没有用,心浮气躁之下拿起的书就又放下了。
然后时间都去哪了,该学的专业一窍不通,该考的试没考,该读的书没读,该写的字没写,一晃8年过去了,除了取得学历文凭外,自己只剩迷茫和焦虑,如同刚进大学时一样。
8年后我还在如同刚进大学时一样焦虑迷茫,这是多么可悲!如若当时自己少些急功近利的心,凡事不问这有什么用,在一个领域深挖,我想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至少不会像今日一样不知何去何从,至少会对自身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不是像今日一样浑浑噩噩一年又一年的迷茫焦虑。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用8年的时光才换取这个血的教训,可是人生又有多少个8年的时光?
纵观我们周围是不是有好多这样的声音。班级组织旅游,你兴致勃勃的和父母谈论,父母却对你说:这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做些习题。上中学时你喜欢看漫画看小说或喜欢画画,当你放假聚精会神沉浸其中时,父母却呵斥到:看这些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能多考几分。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还好,父母们一直坚持认为上学还是有用的,我才得以在这个酷暑难忍的夏天不用面朝换土背朝天在田间劳作,才能反思到自己竟被“无用”的思想拖累了8年。
所以,这些“有什么用”的思想就不知不觉进入到我的头脑里,凡事只看有没有用,能不能获利。回想我大学付上最多的时间也只有兼职家教,当时只是想通过兼职获取自己眼前的利益,赚取些生活费,并没想到以后却以此谋生!
正如赫芬顿所说:我们应该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保持一点距离,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自己。不要通过失去自我,来博取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要扪心自问,内心深处,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成就,我们的梦想,以及我们是谁。
那应用到这里可以说:我们应该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保持一点距离,不要凡事问有什么用,当你去除烦躁专注于当下时,你会发现当下你就已经在获利,至少不再被迷茫所笼罩。
而目前,我仍然不知道自己读书写字会有什么用,会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不会某天成为作家?会不会写着写着,看不到效果,觉得没用就放弃了。
如果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或者一份技能,不再问有什么用,如果能像女生天天敷面膜抹精华涂眼霜虽然短期内看不到有什么用,但仍乐此不疲地坚信只要天天涂抹总有一天就会看到效果一样有信心去坚持。那么有一天你一定会看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以后别再问自己有什么用,先学再说,先坚持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