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本书,是在微信看到的出版社介绍,不是因为小米,不是因为金错刀,而是简单的一条营销:
“光是封面就改了1082遍的《爆品战略》!讲述39个超级爆品案例的故事、逻辑与方法,背后更是时代级的商业洞察。”
1082遍啊,这是什么概念啊,就是一天工作8小时的话,每小时改一版,需要135天!一个人工半年的工作量!
当然不排除有水分、夸张和戏谑的成分在,而且推文还贴出了主要版面的变化过程,配上幽默的解说,这颗草种算是种下了。
当然,当时是没看,欠账太多。
这阵UX主题阅读+电子书推荐+对读客抱有好感(海伯利安,阿西莫夫等等等等)就从了,就看了。
书不错:
- 爆品的总结比较完善,虽然小米的内容多了些。
- 对于一些传统企业的分析也比较中肯。
- 案例不少,一边看一边感兴趣的查了一遍,比较形象。
① 爆品精髓:金三角法则
全书来讲,明白这张图就明白了大部分:
- 痛点法则:做爆品的基础。
- 找风口:风口就是国民性痛点,就是大多数国名最痛的需求点
- 找一级痛点:找到大规模饥饿的用户,就是找到了一级痛点。可以使用用户角色模型工具。由交互设计教父阿兰·库珀(Alan Cooper)提出了用户角色模型(PERSONA)这一概念。其中,P代表基本性(Primary Research),E代表移情性(Empathy),R代表真实性(Realistic),S代表独特性(Singular),O代表目标性(Objective),N代表数量(Number),A代表应用性(Applicable)。
- 数据拷问:
- 第一,关键用户数据。找到能够对产品产生决定作用的数据,如小米的关键用户数据就是发烧友。
- 第二,横比和纵比。横比就是跟同行相比;纵比就是和自己的时间轴比。
- 第三,细分和溯源。细分就是按照不同的维度做更深的挖掘,比如按照时间维度挖,可以从周数据挖,再到日数据等。溯源就是查询这个数据的源头、源记录,由此分析和发现用户的行为。
- 尖叫点法:痛点法则讲的是用户思维,如何深度理解、洞察、挖掘用户。找到痛点远远不够,你要把这种痛点变成产品的尖叫。
- 流量产品:流量产品的王道就是低价,甚至是免费。
- 打造产品口碑:所以口碑的核心是超预期的,就是你做的哪些事情能超越预期。
- 快速迭代:就是不断地听论坛、用户的反馈,然后决定你后面的方向。
- 爆点法则:爆点法则有三个最爆的行动工具:
- 一个核心族群:通过小众影响大众,通过大众引爆互联网。引爆小众就是引爆一个核心族群。
- 用户参与感:如何引爆用户参与感?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总结了一个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 事件营销:把一个营销做成事件。造病毒(营销)的方法:一是创意。二是支点。三是杠杆。
② 关于商业的一些认知和案例
- 乔布斯语录:
- 产品人不能被营销人打败。未来,做营销的干不过做产品的。产品是1,营销是0。有营销无口碑必死!
- 乔布斯1997年说过的1句话:当产品人不再是推动公司前进的人,而是由营销人推动公司前进,这种情况是最危险的。
乔布斯一生的信条就是聚焦产品,他称之为苹果的地心引力。“市场需要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文化,在技术公司也是如此。
- 传统企业形成了三种大流量的经营方式:
- 第一,门店为王。
- 第二,渠道为王。
- 第三,品牌为王。
- 信任状vs价值锚:“定位”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商业方法论,这个理论在中国也助力了很多企业的发展。把一个理论,变成一个强悍的实战武器,定位是做得最牛的。但是,这是传统工业时代的打法,在这个全面转型的互联网时代,定位真的旧了。这种守旧,让我们沉浸在旧时代那种营销和自以为是的狂欢中,而不是心怀谦卑地向用户低头。
- 什么是产品经理思维?一个谷歌的产品经理提到了三个标准:
- 第一,有点坏的小聪明。
- 第二,技术背景。
- 第三,蜘蛛侠般敏锐的产品感觉和创造力。
- Uber在收到传统抵制,深陷官司这样的情形不断在各地上演时(丹佛、芝加哥、华盛顿,Uber在每处都以这样的战斗扩张),处理得非常巧妙。在伦敦和巴黎,愤怒的出租车司机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抗议Uber抢了他们生意。而克拉尼克的对策是立刻宣布当地Uber打车免费。结果打不到车的居民只好纷纷下载Uber打车软件,罢工居然变成了Uber的免费推广。
- 移动互联网最值钱的价值锚是高频。
- 传统企业三必死:
- 必死一:不掌握核心用户的必死!
- 必死二:没有互联网流量入口的必死!
- 必死三:没有爆品的必死!
Ⓡ 读饭曰
作为战略小白,也就看过几本德鲁克和定位得书。爆品战略之所以火爆,除了能够提供另用户体验美好得商品外,也提高了生活得品质和效率,尤其在中国这种基数大,刚需强烈得地方。
当然,书中有些地方有些夹带私货得嫌疑,不过就一本书来讲,体现价值观和个人观点才是重要和自然得,绝对客观是不深可能,而且应该由读者自己来甄别、吸收和感受得。
最后以书中得一句作为结语:
“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ps:附上38个案例得脑图和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