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周先生去美国后,我没来由的焦虑起来,总担心会失业。手上的学生考完级基本都不会学了,等他们全部考完,又招不到新生,那岂不是没饭吃了。每天就这样惶惶不可终日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大量在网上查阅诸如“快30岁的年纪失业怎么办?”“有什么副业可以月入5000以上”“如何在短期内赚到100万?”就类似的东西看。还上各种招聘网站浏览招工信息,要求也不高,目标锁定在月薪1W左右的职位,看了一段时间更焦虑了,因为能给到这个薪酬的工作我都不会做,短期内也学不会。
又想要不自己开店吧,积蓄有一点,家里再添点,够本做个小生意。就去各种打听现在什么生意赚钱,服装、餐饮、电商、似乎都不好做,而且也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
想了好几个月,既没有解决办法,又平息不了内心的恐惧,就开始找客观原因。
首先是觉得专业没选好,我的硬件条件学钢琴很吃亏,艺术这种十万里挑一的学科,既不能带来实质的经济收益,又需要大量情操眼界涵养来支撑,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前提下,只能沦为教书匠。
那段时间经常打电话给我妈诉苦,说工作辛苦,赚到的钱又不够过上更高档次的生活,怪她为什么要让我学钢琴,不让我去学金融,律师之类的。还说,有时候觉得我们这代人花钱读大学是亏的,拿了文凭之后什么用都没有,还耽误了四年时间,不如把读大学的钱拿去整容,然后做做直播,或者学学怎么驾驭富家公子哥,都比现在的状况好。
我妈当然听不懂这些新理论,但我的想法让她很莫名其妙。每次她都说,小时候学钢琴是你自己选的,也是自己坚持的,初中你就想好了要走这条路,现在怎么突然嫌弃起来了。
是啊,为什么突然嫌弃起自己的专业,羡慕起那些网红了?因为浮躁,因为抑制不了内心的欲望,又不想跳出舒适区搏一搏。因为想住大房子,买名牌包包,开上有档次的小汽车,想去国外自助游,在巴黎铁塔下拍照,在巴塞罗那的米其林餐厅用餐,在夏威夷的海滩晒太阳。想做精致的魅力女孩,想被聪明幽默有能力的男人爱。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心态,真是可笑的要死,我最该嫌弃的,其实是自己。而不是我选择的事业。
前段时间在知乎看了一个答案,非常喜欢,收藏下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打开重新研读。
说的是,“人的生活其实就像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那个均值就是人内心深处的冲动,是真正的欲望所在,是我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自从看到这个答案,我就经常思考,我的均值是什么?真的是变成网红,用尽心机嫁个富豪,过着如履薄冰的生活吗?真的是每天和一堆数字打交道,分分钟上下几百万,看着银行卡余额不停增长吗?这些,真的可以完全证明我的价值吗?
答案是,不是。
我天生不是一个喜欢用心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甚至豁达坦荡的有点过头,不屑于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成长过程中,一直要求自己光明磊落,做最对得起良心的事。我直率热情,一次次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但从不后悔。也许我不是一个很有能力,很优秀的人,但一直欣赏自己身上知世故却不世故的善良。
我要求自己做一个独立坚强,不随波逐流的女性,因此多年来坚持拓宽眼界学识和心胸。我自幼喜爱一切与艺术文化相关的东西,只要接触到这些领域,就有无限热情和精力,整个人聪慧敏感,感官全开了一样。
既然我是这样一个人,就注定了不会大富大贵。
既然我是这样一个人,就注定了我必须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才能将潜能发挥出来。
况且,人类对于金钱的渴望,怎会有止境?这个月赚了1W,下个月就会想赚1W5。住着100平的房子,会觊觎150平。开大众别克上街,就是会羡慕开奔驰宝马的。提着LV了,会想再要一个香奈儿……
从外界索取价值,是永远填不满内在的。
想通这些后,我卸下了背负很久的包袱,无比轻松愉悦。这个阶段,看什么做什么,都变得顺利。以前都不愿意练琴了,琴谱翻开觉得弹再多再难的曲子,也变不了现。现在哪怕弹首最简单的《小星星变奏曲》,也觉得无比悦耳。以前觉得在舞蹈学院弹钢琴基训伴奏很屈我的才,现在觉得我能混到大学校园里去做老师,每天看到的都是最年轻最美好的皮囊,同事都是这个领域最优秀的一群人,又没有什么压力,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还有很多很多事情,因为思维转变,带来了质的改变。
社会运行,自有法则和规律,我想,我在慢慢接近这个规律。
想来,几百年前的王守仁,在贵州龙场的小招待所里悟出的道,就是宇宙规律的最顶端吧?我当然不够他的天赋悟出那个核心,但只要慢慢朝着那里前进,每走进一寸,都是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