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人世间男女之间的故事,无外乎“情”之一字。
这种“情”在张爱玲的笔下发挥得淋漓尽致,缠绵悱恻的情节,凄凉惨淡的晚景,幽微复杂的人性,处处透露着张爱玲式痕迹。
就连“张爱玲”这个传奇的名字,一经现世,就足以搅得整个文坛“满城风雨”。
恰逢张爱玲诞辰百年,让我们再读一遍张爱玲。
1、张悦然评张爱玲:她笔下的“爱情”比我们所说的,意义更广
张爱玲的小说长于写情与爱的纠葛,于是,总有人诟病她的作品 “格局过小”、“小家碧玉”。
对于这一争议,当代女作家张悦然认为“无需回应”:“主题与小说的高下并无关系。我也不觉得张爱玲主要写爱情,爱情是她的素材,是她所使用的材料,我觉得处理的还是个体本身存在的问题。”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也“回应”了这一争议:比起所谓壮烈,她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在她看来,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沉香屑·第一炉香》就是一篇典型的张氏文学作品。女大学生葛薇龙到香港求学,爱上情场浪子乔琪乔,沉迷于香港灯红酒绿的生活,到最后为了乔琪卖身,一步一步走向堕落。
对于葛薇龙而言,这是一场永恒无望的爱,爱的越深越卑微,甚至甘愿为对方牺牲一切,在金钱和情欲筑起的世界沉沦。
对于当时的张爱玲来说,初入香港,见识到比上海更具国际化的都市气息,与葛薇龙走进繁华都市是同样的模样。
只不过,作为”第三人“的张爱玲,只愿意当一个旁观者,冷眼旁观一切。
所以当我们再次回想起开头那个聪慧过人、不卑不亢的少女葛薇龙时,感觉恍如隔世,这样的堕落不免让人唏嘘。
这也是张爱玲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告诉我们的真理:如果你想得到点什么美好,就一定要付出代价。
2、许子东评张爱玲:在张爱玲的作品面前,任何细读都是粗枝大叶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张爱玲的作品,不忍细读,却又不得不细读。
初读不知曲中意,再读已是曲中人。细读张爱玲,最让人回味无穷的,便是她在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理解,人心描摹,以及对自我看通透的过程。
我们爱张爱玲,爱她的才气斐然、犀利话语、人情练达,更爱她写在故事背后的人生悲欢。
她在《金锁记》中,写新娘子的厚嘴唇:
你看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
在《琉璃瓦》中点评姚家小姐的相亲对象:
那个人,椰子似的圆滚滚的头。头发朝后梳,前面就是脸,头发朝前梳,后面就是脸——简直没有分别!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她孤傲的外表下,深藏着一颗侠女之心,有情有义,绝情又深情。
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的时候,一颗心都扑在他身上。然而,胡兰成的一再劈腿,愣生生地让她的一片真心付诸东流。
直到最后的分手之时,张爱玲仍一次性给胡兰成寄了30万,那可是她熬夜拼命写稿的报酬。
这是张爱玲见不得胡兰成捱苦受穷,也是最后斩断情丝的决绝之作。
张爱玲和张爱玲的作品,处处透露着独一无二的张氏风格,将那些平凡、矛盾而又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娓娓道来。
作为“爱情大师”,张爱玲笔下的男女主角反而没有光环,他们和现实生活中的平凡爱情一样,有热恋时的甜蜜,吵架时的悲伤,以及尘埃落定之时的无奈与释然。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风月老手的红玫瑰王娇蕊与洁白无瑕白玫瑰孟烟鹂形成鲜明对比;
在《倾城之恋》中,离异大龄女青年白流苏与多金潇洒的花花公子范柳原开启一场爱情博弈;
在《小团圆》中,生活在不幸原生家庭中的九莉还在逃避、退缩……
张爱玲的笔下,有最深刻的人性。
恰逢张爱玲诞辰百年,最好的纪念,就是再读一遍张爱玲,让我们一起在张爱玲的作品中,走进张爱玲的传奇人生,更读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