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曾说: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就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前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时代,而且超越了西方现代化对抗、异化和片面的发展方式,凸显了中华文明具有的独特优势。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文明底蕴,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指出“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在古今交融中,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赓续了古老文明,让我们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现代化难题时,既能运用人类今天的智慧和力量,也能运用中华民族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肥沃土壤,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实践告诉我们,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结合”是必由之路。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中华文脉绵延不绝。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考察殷墟遗址。刀笔留痕,甲骨呈奇,徜徉其间,总书记感慨万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对于当今世界的重大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