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家,第一碗饭必须是给奶奶盛的!”
这是我们孩提时爸爸总叮嘱的一句话,后面才是“小心点儿” 、“别烫着”之类的关照。说这话时爸爸一脸权威,斩钉截铁,不容任何质疑。爸爸的孝顺,也或者是他们兄弟姐妹几人对奶奶的孝顺,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
爸爸是幺儿,爷爷在他五岁时就去世了,留下奶奶独自一人抚养八个儿女,奶奶又是个要强的人。爸爸说奶奶把他们养大特别不容易,吃了很多苦,甚至不惜去逃荒要饭。可以想象在那些年代,奶奶一个小脚女人曾经过多少的磨难,所以爸爸兄妹几个都很尊重奶奶,想尽办法去讨她的欢心,博她欢笑,村里人都说奶奶是个有福气的老太太。
我懂事时奶奶就已七八十岁了,爸妈出去干活,又瘦又小的她已没有力气做太多的家务活,就开始慢慢教我做家务,生火熬汤、炒菜做面,幼时的我太笨,性子又慢,总也学不会,奶奶不生气,总是一遍一遍耐心地教我,还总说:“爸爸妈妈在外面干活太累了,我们在家里歇着玩着把饭做好,他们回来就能多休息会儿,多好啊,要学会心疼爸爸妈妈才是好孩子!”每每这时,我就干得更卖力,因为每次爸妈回来,我总会得到他们的夸奖。还记得没学多久,奶奶被爹爹接去住,我和弟弟张罗着给爸妈做饭,那时挂面还不多,中午都是自己擀面条。平时靠着奶奶从不操心的我一下子手足无措,和面时舀了满满两瓢面,没错,满满的两大瓢面,我满头大汗地擀了两个多小时。弟弟看我这么辛苦主动去择菜,给我时一脸骄傲地说:“我择得可认真了!”面条终于出锅了,刚赶上爸妈回来,我俩盛好饭,一人捧着一碗,给爸妈端去。妈妈惊喜地说:“不错不错,想着干活回来还得做饭呢,这妮儿孩儿长大了,我也享着福了。”我难为情地说:“我和的面软了,又太稠了,面条粘在一起都成蛤蟆蝌蚪了。”妈妈听了笑着说:“那是因为你把面和成了‘尿床面’了,没关系,刚开始学都是从‘尿床面’和过来的。俺家妮儿已经很巧了!”我和弟弟坐在那忘了吃饭,开心地看着爸妈吃饭,享受着大厨的滋味。可妈妈吃着吃着却吃不下去了,皱着眉头说:“面条怎么咬不动啊?呀!这里面怎么还有柴火根儿和菜根儿?!”哎呀!弟弟当时把菜给我,正手忙脚乱的我竟忘了洗,直接放锅里了。还没等我解释,弟弟说:“我把菜择好后,全部捡起来给姐了,菜根儿还要扔掉吗?”爸妈一阵惊愕,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爸爸说:“就这也是妮儿孩儿给做的第一顿饭,再怎么也得吃了。”他俩就这么笑一阵儿吃一阵儿地吃完了饭,直到现在,这事还是我们家的一大谈资。妈妈总说:“妮儿孩儿孝顺,不管做得好不好,当父母的都高兴。”
麦收时节天气很热,中午在奶奶地指挥下我便一早做好了饭,估摸着爸妈快回来了,就把饭盛在碗里摆在桌子上凉着。奶奶说:“先把爸妈的饭盛好,他们干活很累。”可我总会重复爸爸那句话,先给奶奶盛,等爸妈回来了,奶奶催促着我给他们端饭,但第一碗饭还是会送到奶奶手里。这是我们家的习惯,无论是寻常日子还是逢年过节,无论是我们小一辈的孩子还是爸妈他们老一辈人,第一碗饭总是双手恭恭敬敬地端给奶奶的。邻居总羡慕地说:“你这老太太年轻时拉扯着孩子苦没白吃,看现在多有福气!”奶奶听了便会像孩子般哈哈大笑起来,丝毫不会掩饰自己的快乐。
奶奶是小脚,三个小脚趾全被踩折在脚底,加上年纪大了每次洗脚都很不方便,连剪脚趾甲都很费力,给奶奶洗脚便成了我们小一辈的工作。还记得2003年腊月二十七那天,弟弟放假回家,好几个冬天奶奶都下不了床了,晚上奶奶躺在床上,脚搭在床边,我和弟弟一人抱一只脚来洗,邻居串门来看见了说:“你这个老太太,难怪能活到一百岁,儿女们孝顺也就罢了,儿孙满堂我也见多了,这孙子孙女一人抱一只脚这样洗着也真是太有福了吧!”奶奶什么也没说,只是躺在床上哈哈哈地笑着,快乐得像个吃到糖的孩子。第二天她便昏迷,直至几天后去世,现在想起来,我也总觉得奶奶是有福的,在她清醒的有生之年,最后的感觉是儿孙满堂的幸福。村里人都说奶奶的丧事是喜丧,对呀,老人满意而去,儿孙心中无憾,生老病死也可以不那么冰冷,奶奶最后快乐的笑声,大概就是对我们的安慰吧。
奶奶去世后,再没有人交待盛饭的事,可这第一碗饭却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变成爸爸的了,接着是妈妈的,再接着是我们几个的。每次爸妈干活回家,我们姐弟三个不管谁去盛饭,总会双手端着递给爸爸、妈妈。没有命令,没有约定,我们就这么一直心照不宣又顺理成章地做着,没有结束。
结婚后有了孩子,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他们总是说,你们上班忙,不用管我们,谁吃谁盛就好。但每次只要我盛饭,就会先给老人盛,这已成为我的一个习惯,我也并不想改掉这个习惯,慢慢地,一向不太盛饭的老公也养成了这个习惯。现在孩子娇惯,还不常自己盛饭,但我总会提醒他去叫爷爷奶奶吃饭。
我想,对于孩子来说,现在是提醒,等时间久了,就变成一种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