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再见,在也不见》
作为2015金马影展的开幕片,2016年5月公映,而我是拖到2016年12月才看。节奏温吞,几度欲弃片。但还好,文艺+疑似错别字的电影名,终是使得我必须一探究竟。
影片讲了三个小故事,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三段相互毫无关联的情感体验、写实人生。
故事一:背影。故事梗概:陈柏霖饰演陈经理,年纪轻轻事业有成,被公司委派到广西一家企业进行业务考察。当他在工厂看到失散多年的父亲跛着脚一瘸一拐的行走时,当他跟踪父亲回到家中看到他劳累了一天坐在椅子上小憩时,当他看到父亲在公交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自己站着时,他其实是关注的、心疼的,但是却不愿相认。即便两人在饭馆相见,父亲认不出儿子,儿子也不认父亲。
这个片段取名为“背影”,很容易让人代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样的站台相送,抒发的感情之真挚、怀念之真切无不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以及儿子对父亲不言于表的疼惜-----但切换到本片,却是另一个极端:本是血脉相承的父亲和儿子,却无法亲近、不能接近、互不相认。剧中的父亲说:都离开那么久了,回去还有什么意思;剧中的儿子,看向父亲的眼神,没有依恋和向往,从头到尾,都仅仅是远远看着,不愿再去打扰他的生活。
父母总是希望能在孩子心中恒久保有一席圣地,光阴不老,岁月温柔,可是孩子总要走向远方,她的领地日渐受侵蚀,于是不得不承认,终究不再是你所仰望的日月了,她变成远处即将隐没在黎明前的星辰。
故事二:湖边。故事梗概:陈柏霖饰演一位初为人父的已婚男子陈德明,孩子刚出生不久,却接到来自监狱的一封信。他要去新加波,见证年少时好基友的死刑。
这个片段取名为“湖边”,湖边其实是故事发生地,两个躁动的少年,最喜欢的事就是脱光了一头扎进河里去;剧中镜头不断在当下和过去之间交织,前一个镜头是绿色的湖,下一个却是青灰色的监狱,冰冷的搜身仪器在身体上不停地摩擦;藉由“死刑前夕”这个极端的状况,在行刑前两天陈德明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少年时的好多回忆。
陪伴了整个青春期的小伙伴,从生离到死别,也没有什么话要说;陈德明只是说:我带你回家。
故事三:再见。故事梗概:陈柏霖饰演年轻的大学教授陈志彬,来到泰国讲学,遇见当初的大学老师蒋雯丽,重续一段师生恋,忘年恋;而与此同时,一位名叫PIM的女学生也对陈柏霖暗生情愫。
蒋雯丽那种得体的,属于中年女性的美,深深吸引了我;举手投足、说话微笑,无不让你想到“岁月积淀”这个词,她在剧中,是美酒,芳香沉郁;是梅花,暗香浮动;师生恋加忘年恋,越过了大众所谓的“道德”界限,但却不让人反感。十五年不见,再见时,她说:幸好有个女儿,否则不知道这些年怎么过来的。就这一句话,关山阻隔的黯淡光阴里熬过的苦,倾泻而出。
三个故事,说的都是离别:再见的时候,父亲衰老、童年的朋友死去、暗恋的人是个慈祥的妈妈。
正如陈柏霖在泰国的大学里演讲时提到的,无论FaceBook还是微信,看似有上千个好友,真正在乎你的也许不过只是其中5个人而已,生活中围绕着我们的人那么多,到最后,我们还是孤独一人,这就是我们现今的社会。
泰戈尔的诗里写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爱你/而是想你透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每个人心底都埋藏着秘密,而很多人,即使再见,却已回不到从前,再见,不如“在也不见”。
而我想,人生已经这么寂寞这么苍凉,有一些隔着沙雾似的,山遥水远的美,也是好的,哪怕其实是虚幻。-----只是借来的寄托,终究要还,不可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