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九月二十八日,是孔子的诞辰,应该是真正的教师节,昔孔子首次面向社会讲学,门徒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为儒学传世两千多年奠定坚实根基,其中四科十哲是其中的佼佼者,德之颜回,政之子路,言之子贡,文之子游,而子贡更是声名贤于孔子。
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史记·货殖列传六十九》);
后世崔述说:“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大率由于子贡”(《洙泗考信余录》)。
同时期只有儒、墨两家有偌大声势,成为当时显学,如果不是同心所向、人才济济、且连绵不断,仅凭孔子一人,纵是再惊才绝艳,儒家又怎么可能成为中华传统主流?
这两天文章连续引用祖师《教条示龙场诸生》,实在是立身做人成事的不二准则,其中立志就是“自我决定论”,勤学就是科学训练以及不断输出,改过就是反省心智,那么最后一条责善就是我之前也反复强调的置身于牛人之中,在同侪压力中野蛮成长。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朋友同道是要为同侪的进步负责的,不仅有过直说,还有注意说话方法,目的就是要和同道一起变得更好。
祖师在《别三子序》中曾言:“故凡有志之士,必求助于师友。无师友之助者,志之弗立弗求者也”,只要遍观古往今来的伟人志士,都是求学于师,求道于与友共事,包括我自己,如果说还有一些成绩的话,全赖一路以来的老师朋友相助,而且近一年来的巨大进步就靠强行把自己置于优秀的人之间,同侪压力对野蛮成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安替老师曾提出时间源点的理念,并大力推崇同侪的重要性,仔细回顾过往,对我这种算法心智薄弱的人来说,但凡有长进,都是因为身边有好伙伴。
“同侪”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简单理解就是共同进退的战友,所以能称得上同侪的核心点在于志趣相投,或者根本利益一致,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亲近不一定是同侪,陌生不一定不是同侪。
父母虽然是最亲近的人,可稍微一想就明白,绝大多数父母都不是同侪,而通常扮演着阻挠追逐梦想的角色;伴侣如果是同侪,那么大概率会关系和睦,反之则问题重重;在社会上,如果周围的人,比方说朋友、同事都是志同道合的战友,那么生活将是干劲满满、充满激情的,同侪压力会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感觉自己和身边人格格不入,那么环境压力就只会让生活苦闷不堪。
所以不妨把身边最常接触的10个人写下来,除了父母无法改变无法取舍、以及其他有血缘的亲族,如果志向不同,就采用不抵抗不合作的战略,安心做好自己;而其他人就要做取舍了,真正朋友的存在是会让彼此变的更好的,携手为了共同的目标奋进,互为依仗是特别快意的事情,如果有的人志趣不同,多半只是泛泛之交,甚至会浪费时间精力,疏远为好,环境也是如此,如果同事都是家长里短、勾心斗角,为了长远的将来,还是下定决心远离的好。
这就是同侪压力促人成长的全部逻辑,选对同侪,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