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一句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啊,万事开头难,当你决定调动全部力量去向目标发起总攻时,当你吹响号角勒令千军万马一骑绝尘时,是不是感觉离梦想实现已经很近了?
如果你相信了,我想接下来我可能会给你灌一碗毒鸡汤;如果你做到了,我希望你可以给我来一碗正宗鸡汤,告诉我怎样才能善终。
我一直认为也标榜自己是个很有规划并充分自律的人,在大的人生选择上也确实如此。我选了自己中意的大学,以及不用学高数的专业。通过了毕业所需的证书考试,拿了一些竞赛的奖,随后在大四时顺利找到了一份和自己专业很契合的工作。按常理出牌,作为一个女孩,我应该是兢兢业业地在岗位上写教案熬职称,可偏偏我是个刚毕业不久还不仅仅满足于如此生活的初生牛犊。
于是我去了解感兴趣的工作品类,去考虑自己除教书以外其他的潜力所在。我去看怎样写文案,看报关员考试用书,背经贸英语词典,可惜全都通而不精。正好有一次看到现在单位的公开招考,上网初步了解后,决定花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是类似公考的招聘,凭借大学时的底子和教书时大方得体的综合素质,顺利入职。而如今,时过六七年之后,我却又开始产生了职业倦怠,尤其是在一个已经没有成长空间也学习不了任何知识技能的岗位,我转而想去通过一直最喜爱的文字来充实日复一日外的海绵时间。
是的,看以上自我介绍,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独立思考也有明确人生规划的姑娘?某种程度上,也许是,因为她总是在自省自评,她总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也很难得可贵的是,她的自我施压永远比外来施压要大得多。
但其实,如果我拨开她那些主干计划,去整理枝枝桠桠的零星小目标,会发现其实她根本就是个善始而常常善终不了的人。连坚持都做不到,又怎么敢去想自己的潜力到底开发了多少,是不是还可以变得更优秀?如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为什么最终全部都归零?
我记得她在大学期间,在班里一些学霸天天泡图书馆的日子里,她戴着MP3和耳机去呆了几天,看了些文学书籍后转而回到宿舍,于是就只有期末考前的两周会看到她再次出现在复习教室;
我记得她那时候考上海高口,分两部分,顺利通过笔试并拿到口试的通知单后,却因为这不是毕业必备证书选择无视,于是连笔试证书也被牵连得没有分量;
我记得她工作后买了全国法律从业资格证书的全套复习资料,发朋友圈立了flag要把证书考下来,可能也就坚持了半个月吧,后来连考试都没报名,因为她发现需要记的内容太多而她每天下班后都有好多活动要安排;
我记得她办了几次家附近健身中心的会员卡,也曾立志每天晚上5公里的打卡目标,然而顶多半个月后,尘归尘土归土,她又回到了自己安逸懒惰的固有形态,吃喝、王者、社交,一样不落;
我记得她前几个月付了八九百的报名费,买了五百多的辅导书,打算考五月的高级BEC,最开始是很认真的,每天上下班都会挎着几本书,也许是用力过猛,二十天后她彻底放弃,现在开始上网搜如何退报名费;
我还记得她是个很喜欢文学也爱写点文字的女孩,大学时也常在校刊、院刊上发表作品,还曾担任论坛版主,也曾坚持过写作,也曾遭遇过拒稿。年初开始运营头条号,可是因为新号运营起来难度大、推荐量少,功利想法打败了内心初衷;再然后,注册简书号,想要作为自己的文学乐园,写下生活点滴。可是没输入就没输出,无病呻吟的反复描摹并不符合内容至上。想到需要每天大量阅读,占据原本的休闲时间,她又开始打退堂鼓。
以旁观者的身份去看自己,原来如此多让我不能忍受的缺点和毛病。有那么多的宏伟蓝图和人生目标要去实现,为什么做不到不折不扣的完成?每次开启一项计划时,为何不去督促自己至少用21天计划来养成习惯?为什么你变成了连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
这是一个总有良好开端去善始,却常常无法用实际行动去善终的人。
写下这些,希望能在叩问中反省自己,毕竟人生还长,我们还有那么多时间去修正完善自己。最怕的是温水煮青蛙,都不带挣扎一下,人生就game over了。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