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健康方面,你计划每天早起运动5天,但是坚持了两天,你就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在心智方面,你说要坚持每周看书2次,可是新书看完第一页,就被放在角落里吃灰了。
……
怎么办呢?
这时,有的人会想:我要如何养成坚持运动、持续阅读的习惯?
也有的人会这么想:我为什么要养成运动和阅读的习惯?然后才是我要怎么做。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你的思维通常是以上哪一种呢?这两种思维模式看似区别不大,实则不然。
前者先思考“怎么办”,后者先思考“为什么办”。
前者遇到问题习惯性先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后者在“怎么办”之前先解决“为什么办”,在“术”之前先解决“道”,在想清楚自己“要去哪儿”之后,才是“怎么去”。
前者是问题思维,着眼于脚下——当下的问题怎么办,当下遇到的障碍怎么解决。后者是愿景思维,以终为始——我要什么,我要去哪儿,我要实现的愿望/梦想是什么。
问题思维更关注方法,愿景思维则更聚焦目标。
2
关于方法和目标,犹记得在2016年辽宁办组织的一次拓展培训中,教练曾问过大家这样一个问题:
“目标重要还是方法更重要?如果目标+方法=成功,那么,目标和方法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的占比,你会如何分配?”
有人说,目标占1%,因为目标只有一个,方法占99%,方法可以有很多种。有人认为,目标和方法各占一半,都很重要。还有的人说,目标占49%,方法占51%,没有方法很难迈向成功。你呢?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分配?
我觉得目标更重要。在“怎么办”之前,先解决“为什么办”的问题,在出发之前先解决去哪儿的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无论怎么做,先确定自己要什么,接下来的行动才会更有效,所以各占一半肯定不合理,我的分配占比是目标80%,方法20%。教练告诉给我们的答案是,目标是你前进的方向占比99%,方法占1%,因为当你目标明确的时候,你就会找到很多种方法。这一堂课我记忆犹新。
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愿景思维的第一反应是:我要什么?然后我要怎么办 ?问题思维的第一反应常常是:我遇到了什么障碍或问题,我该怎么解决? 前者盯的是目标、愿望、梦想,后者更关注方法。
3
那么,愿景思维和问题思维哪一个更容易激发我们的内在驱动力呢?
当我们在思考“我要什么”时,答案常常是肯定的正向的,给人的能量更高,更容易推动我们去探索“我要怎么办”的方法。换成“问题思维”的模式,在想“我遇到了XXX的问题/障碍”时,能量相对要低,有时难免会陷入困难,囿于脚下,没有动力。
所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如果你的惯性思维是“问题思维”,那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不妨试试“愿景思维”。试试转一个思考角度,也许会豁然开朗,大大激发你的内在驱动力。
比如,我在养成早起运动的习惯时,习惯养成的一开始会有不想起床的时候,这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想“怎么办”,不是给自己定10个闹钟,进入打卡群,找人监督……而是让自己先去想“我为什么一定要养成早起运动的习惯?”为了健康,为了好看,为了十年后的我依然健康有型……甚至会想象未来美好的画面,这都让我动力满满,最终起床坚持。
同理,在走T的活动中,我们都为自己设定了一个有挑战的目标,在达成目标有难度时,除了想“怎么办”,试试想“为什么自己一定要达成这个目标?”是为了更高的收入?为了挑战自己突破自我?还是为了团队荣誉?
有意识地让自己尝试“愿景思维”的思考方向,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4
如何有意识地引导自己使用“愿景思维”?以下是我常用的三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做梦想海报。视觉化自己的目标、梦想,常常看,比如我的十年计划海报,我会贴在卧室的衣柜上,每天只要进卧室,只要换衣服都会看到。
第二、做总结。每年年初许下年度愿望,制作年度梦想板,然后把行动计划细分到月度、季度,在执行中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和计划。而每一次的月度总结时、季度总结时、半年度总结时,我都会以终为始,回顾年初的愿望,确保自己盯紧年度目标,不偏离方向。
第三、独处。早起运动的时间也是我的独处时间,运动时我不会塞着耳机听音乐、听书,我会用这个时间和自己的身体在一起,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觉察我的昨天,也规划我的今天。我会去确定我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都是指向我的目标和未来的,我会让自己看到我正一点一点成为我想要成为的样子,一步一步迈向我期待中的未来。
人生应该是一场好电影,在这场电影的每个场景里,主人公的行为都应该指向他的未来。
愿景思维,说到底其实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内在驱动力,特别是当你感觉动力不足时。所以,激发内心驱动力无方时,不妨试试转一个思考角度,走走愿景思维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