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新作《文化传播学实践教程》|代序:中华文明的机遇与挑战

   

    代序:中华文明的机遇与挑战

                      1

      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是我多年来一直思考的事。为此,我考察过美洲、欧洲、南亚等地共二十多个国家,对各地的文化传播进行过一些接地气的考察和系统研究。我发现,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力度和影响跟我们的期待还有距离,远远不能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大国影响力相匹配。虽然无论在美洲、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还是在南亚某些发展中地区,到处都能见到亲切的中国面孔,享用到中国饮食和中国制造的各种产品,但却很难嗅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我总不由得感慨,在异乡的土地上,在异乡的中国人群体中,能沐浴到中华传统文化温润文雅的光辉,是多么的难得。我数次流连于异乡的书店,试图搜寻到令我眼前一亮的有关中华文化的书籍,却屡屡失望,偶尔寻到了零星几本中国古典小说,翻开一看,也总是不忍卒读,其翻译粗糙,让人只有摇头叹气的份儿。

      这种遗憾一直盘桓在胸,并转化成了一股强烈的热望,因此,三十多年前,我便致力于寻访、记录、传承家乡西部所留存的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后来更是走出西部,走向岭南,走向齐鲁,再到走出国门,用生命去感受各个地区的深厚文化,将它们融入我的写作和文化传播。在这个过程中,变化的是足迹与风景,不变的是那份热望与使命感,而此后的余生,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尽我所能,对中华传统中的优秀善文化,进行传承与传播,以照亮世界和人心。

      纵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效力,与特定的时代背景休戚相关,中国历史上文化传播的盛世,至今仍让我们有种“遥想当年……”的追忆,中华传统文化也曾引得周边国家纷纷折腰而来,他们的使者沿着丝绸之路,或伴着清脆的驼铃声,或枕着滔滔的海潮,怀揣向往来到中华大地,然后满载而归。在那段辉煌的历史时期,中华文明以毫不强势的温润、雍容和大气,形成了强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圈。斗转星移,历史潮流带走了曾经的辉煌,只留下了辉煌之后的沉寂与黯淡,而幸运的是,我们并不只是拥有追忆,即使悠古的河水已渐趋干涸,深深的河道却依然如故,只等新的春潮涌至,便会再次奏响那充满生命力的汩汩之声。

                    2

      如今,新的历史春潮显然已经到来。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提供了无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会承受更多的挑战。因为,我们当下所面对的世界和千年之前的世界,已经迥然不同,由于在近现代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西方科技与工业发展一直呈领先态势,中国人逐渐对自身文化产生了怀疑与自卑,在向西方学习时,也不免妄自菲薄,甚至盲目信从,而西方文化也以其强势传播方式,几乎占据了全世界的舞台。但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的发展遭遇了重大的困境,一面是疾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一面是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人类将何去何从?” 引领人们一路高歌猛进的西方文化,也开始了自我反省,进而将目光重新投向东方,投向古老睿智的中华传统文化。西方媒体甚至数次预言道,人类文明的希望和出路在东方的中国。与之相应的是,国人也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加入复兴传统文化的壮丽征程。

      天时地利人和,宝贵的历史机遇已经来到眼前,正如远航的巨轮已启动,是否买票登船,是否渴望乘此大船从此岸渡到彼岸,在于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任何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任何人每时每刻都有机会做出这种选择,但有时候,这种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因为生命太短暂,如白驹过隙,容不得我们犹豫。当时代的潮流汹涌而至的时候,这许许多多的选择便会汇成大海,载着文化复兴的巨轮向着旭日东升的方向驶去,而行驶过程中腾起的滚滚浪花,也必将被历史所铭记……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伴随机遇出现的巨大挑战: 在对外传播的实务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对弱势的。

      一般来说,文化从外显到内核,体现为物质、行为、制度和价值观四个层次。在人群自然交流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影响的是物质层面的文化,因为它可以伴随着商品贸易等经济活动,轻而易举地进入其他国家及其文化圈。反过来说,越是偏向于内在的层面,传播和影响的难度就越大。所以,虽然外国人吃着中国菜,喝着中国茶,穿着中国的丝绸衣服,却并没有接受中国菜、中国茶、中国丝绸背后的中华饮食文明、中华茶文化和中华服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在有形与无形之间,有一道深深的鸿沟,需要我们去消除或者连接。但反而观之,中国的年轻人在吃着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看着美国大片的时候,却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西方的消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

      两种文化的交流或碰撞,跟两个人的交流和碰撞一样,都是相互影响的,那么,看上去对等的接触和交流,为什么会产生单方面压倒性的影响? 是什么造成了明显不对等的影响效果? 是其中一方更优秀,还是其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影响对方? 体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这个问题就变成了: 难道中国传统文化不及西方文化优秀? 生命力不及西方文化? 或是西方文化更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影响别人,其传播方式和手段更加强势有效?

      显然,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同样优秀,并且,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唯一流传至今而未中断的文明,其生命力自不待言,那么,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的问题,便是:西方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究竟有哪些强有力的模式和方法,为何能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哪些是可以借鉴学习为我所用的?文化传播看上去是“给出去”的过程,其实也暗含了“取进来”只有“给”与“取”兼有,两者同时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

      西方文化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也在“取”我们的东西,为其所用。例如取中国文化的经典元素和形式,包裹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辅以充满时代感和科技感的表现方式和传播手段,讨巧地获得中国人的青睐与认同。与之相比,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远远没有这么灵活,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步,也没有从西方文化中汲取我们需要的营养,要么一味拒绝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学习,不屑于沾染西方文化的商业气息,要么一味接受西方文化,丧失了自身的文化特质和主体性。想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对外传播辐射中华文化,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首要的任务,便是突破思想窠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与时俱进,“取”我们需要的东西,“给”出我们最好的东西。这就是我要写这本书的理由。

                    3

      市面上的各种文化传播类图书汗牛充栋,有理论型,也有实践型。本书也在第一章对一些经典传播学理论做了介绍。必须承认,关于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西方世界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我们~~~新理论不断被提出,经过修证或是被推翻后,又形成了新的理论,如此螺旋式循环发展,西方对传播学的理论研究自然会渐趋完善。而西方的理论究之所以能够如此兴盛,原因在于研究者总是密切关注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例如,工业时代有工业时代的传播理论和传播模式,商业时代有商业时代的传播理论和传播模式,时代发展到哪一阶段,社会需要什么,研究者都会立即跟上,甚至是预见性地提出新的理论框架。西方人对时代与社会的关切度和敏感度,是远远超于我们的。因此,在国内的各种传播学书籍中,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对西方传播学理论的介绍与阐释。还有一部分实践型的传播学书籍,主题基本上都是商业传播,即使涉及文化,也是企业内部文化,以公共文化为主题的实践传播学书籍,风毛麟角,实用型的可以照着做的实操手册,更是遍寻不见。

      那么,文化传播与商业传播,是否就一定要泾渭分明呢?不是的。传播学不管有多少繁杂的理论,多少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式和套路,本质上仍然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之间关联的学问,商业传播和文化传播都是如此。所以,追求利益的商业传播看似与影响人心的文化传播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实际上,二者在某个层面也算是同道中人~~~商业传播必须通过对人施加影响才能达成追求利益的目的,所以,它跟文化传播一样,也必须要对人下功夫。不同的是,商业传播将人视为工具和手段,而文化传播则将人视为目的本身,为了人而传播。因此,文化传播者不仅不需要排斥商业传播,还要好好地向它取经学习,看看它如何有效地影响人群,然后把学来的东西运用到文化传播中去。

      传播方法和模式,作为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它所产生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者的选择和使用场所。因此,我在本书中并不讳言商业传播模式的可借鉴性,也并不抵触和排斥商业时代~~~要知道,对抗时代是毫无意义的,也必然会徒劳无功。尽管我也提出了很多对商业时代的批判,比如对它的浮躁性和功利性的批评,但我的目的不是对抗这个时代,而是说出这个时代的真相,以优秀的善文化的力量,去引导时代的发展方向。这种引导当然不可能缺了批判,但是在批判之外,一定还要有所建设,这才是更重要的。

      总而言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在立足于当今时代的同时,影响时代的发展走向,因此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不能脱离时代,不能有空中楼阁式的幻想,必须让文化的表现形式能够与现代人的生活切实结合;二、不能盲从时代,不能被时代的喧器与浮躁裹挟而去,要稳稳地立住,否则就会偏离甚至丢失文化内核,更谈不上影响文化走向。

      那么,值得我们坚守的文化内核是什么呢?是真善美。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和心灵依托,也是人类精神绵延至今的生命线。因此,承载了真善美精神的善文化,必然是超越时代、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无论是蛮荒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科技时代还是商业时代,无论在哪个人类群体之中,都定然会有善文化的一席之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属于大善文化,从本质上说,它也是超越时代、超越地域、超越民族的。所以,其影响力不大,并不是它本身的问题,而是传播者的表达方式~~~包括语言、行为和工具等~~~出了问题。比如,传播者采用的语言,如果是这个时代听不懂也不爱听的,那么愿意听他们说话、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的人,当然不会太多,他们所传播的文化也不可能形成很大的影响力。假如传播者调整一下自己,不要用标新立异、有悖于时代的方式来与现代人沟通,而是用这个时代所熟悉和接受的方式与之沟通,让人们听懂他们在说什么,让人们明白他们所提倡的文化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们自然就会获益,这时,他们所提倡的文化的影响力也自然会越来越大。

      当然,这个道理听上去很简单,可一旦被放置于不同的生活场景、面对不同的人群时,就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内容。因此,我想用这本书告诉大家,到底该如何理解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具体该怎么操作,怎么把握文化的变革性和延续性之间的分寸,怎么完成在新时代传播和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使命。

                          4

      本书的特色,是抓住了在新时代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中,我多以“善文化”代之)的几个要点。

      一是对所处时代具有高度的觉知性。所谓的高度觉知性,就是以双清醒的眼睛,看到眼前的这个商业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一切改变。如生活的便捷,传播的迅速,科技的发达,以及种种便利背后的负面影响包括人心的浮躁不安,信息爆炸和碎片化,文化吸收方式的支离破碎等等。只有充分透彻地认知商业时代的特性,以及它的利与弊,我们オ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知道在这样的时代,如何做到既适应它又立住自己,以及该用何种方式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对各种传播理论与方法兼容并包。在本书第一部分的理论论述中,我对传统的传播方式和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传播方式都进行了探索和分析,既没有因为某种方式年代久远而判定其过时,也没有因为地域之隔将某种方式排除在外,更不会受到世俗偏见的影响,对任何方式怀有成见,拒绝其营养。例如,我研究了原始佛教的传播方式,也就是佛陀所说的“四摄法”,发现它可以非常有效地吸引和凝聚人群; 我也研究了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发现其高度的组织性和渗透性,可以为文化传播提供强大的动力,让文化传播无孔不入; 我甚至还研究了一度为人所误解和批判的商业直销模式,并从中发现了文化传播可以借鉴之处。而我之所以能像某专家所说的,“让一种优秀的古老文化走出千年的尘封,为现代人所熟知”,正是因为这种兼容并包的学习态度。我认为,只要种传播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就必然有其值得借鉴之处,如果因为它的目的和外壳而盲目拒绝,就会错过很多宝贵的营养。所以,我在本书中强调了包容性和开放性,也就是不要狭隘地限定自己,也不要狭隘地判定他人他物,要让心变得博大开放,包容各种声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事业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是牢牢抓住传播的关键要素~~~人。本书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实操部分,与一般的传播学书籍都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我始终在强调人的关键性,并且从信仰的角度,说出了心灵历练、利他大愿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我在本书中谈到,人是传承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主体,人心中蕴藏的爱与善,是文化传播的源头活水,无论是传播方式的选择,组织的建立,传播模式的调整变化,还是传播效果的判定及检验,都与人的心灵紧密相关。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一种作用于人心的文化,我们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也是明心济世,因此,我将本书探讨的主体对象设定为人本身。到了本书的实操部分,我更是着重谈到了如何发掘人的内在力量。比如,我从培养文化志愿者,建设志愿者团队谈起,讲到了如何组建读书会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营销图书、如何组织文化论坛等内容。我的目的,就是充分激活人心本具的爱和信仰,让人发挥最大的潜能,这不但对文化传播事业至关重要,对传播者自身的成长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一直强调要借助做事来炼心。

      四是重视理论研究更重实操。在本书的编写体例方面,我将理论部分与实操部分做了明显划分,并以实操部分为重点进行论述。我的目的是手把手教会有志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读者,让他们知道该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做。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的实操案例,源于我和广大香巴文化志愿者们的亲身实践,全都是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它们记录了香巴文化志愿者团队如何从无到有,香巴文化传播事业如何从最初的小小火苗发展为燎原之火,香巴文化又是如何从湮灭无闻变为日渐广传。而且,我在记录这一步步的历程时,也结合文化传播的先进理念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我相信,有心的读者,一定能够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5

      在中国传统文化著作中,读者时常会看到信仰、心灵、大愿等词语,然而,它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内涵,跟当下的时代人心有何关系,很多读者却不太明了。而且,这些词语从古至今一直被过度引用,其中不乏误读和误用,以至于部分现代人对它们产生了误解,甚至将其理解为古老传统遗留下来的糟粕。所以,本书根据新时代的话语和特点,对这些古老的词语进行了重新诠释,希望广大读者能读懂其中的文化内涵,也希望它们所承载的精神和智慧,能借此机会焕发新的生机。

    信仰

      信仰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向往一种高于自身的存在;信仰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追求,必须付诸于行动与实践;信仰是希望达成的美好愿望,短期内可能很难实现,但可以点亮一个人前行的路;信仰是精神的标杆和价值的丰碑,体现着信仰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在“天下为公”的信仰指引下,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带领众多革命志士,推翻了在中国存续两千多年、已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封建制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才能发现救国之道:建立社会主义国家。于是,他们在这个信仰的指引下,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九死一生矢志不渝,最终建立了共和国伟业。

      雷锋同样有信仰。“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毛主席对雷锋的评语,也是雷锋的信仰。雷锋在短短的一生中,与自己向往的理念达成了统一,将“做好事”变成了自己的生命基因,随时随地心系他人,帮助他人,为实践信仰提供了一个最佳范本。因此,雷锋成了“助人为乐”的代名词,他的精神也会代代传递下去。

      林俊德院士是新增的全军挂象英模,他也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信仰是“为建立强大的国防科技事业而奋斗”。他罹患晚期胆管癌,在生命最后的二十多天里,他在信仰的指引和支撑下,以病房为战场忘我地斗,争分夺秒完成了最后的工作,以一生经历成就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人生誓言,圆满了一名国防科技战士最后的冲锋。

      还有黄继光、邱少云、孔繁森、焦裕禄等先辈们,他们无不是在各自信仰的指引下,奋不顾身,成就了各自的生命价值。他们可歌可泣的精神,感动并影响了无数人。

    所以,信仰是一种力量。


    心灵

      我们所说的心灵,指的其实是内心的状态。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干净、纯洁、简单、朴素的心灵状态,也为想要摒弃私心杂念达成这一状态的人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谓的初心,就是这种最本真的心灵状态。确立了信仰、理想和向往之后,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没有任何功利和计较,便是初心。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而精通某件事情,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在这个专业高度分化的现代社会,已经成了事业有成的基础,因此,各行各业都需要不忘初心,包括文化传播。

      “初心”的另一个涵义是心灵最本初的状态。每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有一颗简单、干净、澄明的心,这个心就是初心。经历沧桑世事,尝尽人情冷暖之后,人心就容易变得复杂。尤其在这个到处都是诱惑,容易让人欲望膨胀的时代,守住初心变得非常艰难。很多人都慢慢地变了,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贪婪,为了维护和攫取利益,他们不惜埋没良知铤而走险,比如那些制造地沟油、毒奶粉的人。这些人在最早的时,可能也有过纯真美好的心愿,但是在欲望和环境的双重挤压下,他们慢慢地变了,忘掉了自己最纯真的向往,偏离了自己曾经憧憬的人生之路,而他们那颗逐渐被异化的心,又慢慢地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让他们害人害己。所以,护心灵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才是对心灵最好的呵护呢?~~~坚守良知,在红尘历练中升华自己,拒绝欲望的污染和异化。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人就能守住初心,永不偏离人生的正轨。

      文化传播,其实也是一样。

    大愿

      提起大愿,人们便会想起圣贤们的发心,其实,大愿就是大的誓言,有一种“大公无私”的意味。发大愿则是许下一个超越小我利益众生的誓言,然后借助誓言的力量,鼓舞和激励自己不断向前,实现升华。

      用这个时代的语言来说,大愿是一个博大美好的愿景,发大愿,就是为自己设定一个这样的愿景,希望自己将来能圆满这个愿景,并且不断地为此而努力。

      每个个体、团队、公司乃至国家,都一定会有自己的愿景,因为所谓的愿景就是目标,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该往哪里走。所以,发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设立愿景,没有发下大愿,人的一生就会糊糊涂、无所事事地过去,群体和国家更是如此。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所发愿。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大愿的,之所以有些人会发下大愿,是因为他们忘记或舍弃了小我,将个人福祉融入了众生福祉,将追求个人福祉的行为转化为服务大众、为众生谋福祉。所以,发大愿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也是一道非常美丽的人文风景。因为心中有了这道风景,双脚也在朝着这道风景前行,发愿人的生命会渐渐地发生变化,越来越接近自己所期待的那个样子。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可并向往太阳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大地”的精神,他就有了信仰,他的信仰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大地”的精神;当他发誓要像太阳那样,不惜燃烧自己也要照亮世界,并且愿意将这个誓言付诸行动时,他就有了大愿,只要一直往这个方向走,有一天他就会满愿,成为一个照亮众生的太阳。换句话说,大愿也相当于个人成长的引擎,其目的,就是推动发愿者向着目标前进。

      所以,“大愿”之中包含了决心和勇气,也包含了坚定。

      明心济世

      “明心济世”不是单纯的宗教说辞或封建社会所遗留的迷信思想也不是西方影视作品所倡导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通过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得到真善美的熏染和引导,并且在这种氛围中净化心灵,升华灵魂,找回初心,不断成长,最社会甚至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明心济世”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其关键在于自我成长,而不是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理念。任何人想要强行地改变世界,都一定会失败,但假如他不仅能让自己安身立命,其行为也能得到世界的认可,甚至感动世界,让更多的人自发地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他就能改变世界。这种改变不是通过强迫来实现的,而是自然发生的,是做好自己之后的一种“副产品”。因此,通过贡献社会的行为实现个人的完善与成长,就是最好的明心济世。

                        6

      近年来,有个词语在网上非常流行,它就是“爆品”。

      所谓爆品,指的是一经推出,便迅速占据消费者心智资源,引发大量购买,甚至在短期内供不应求的商品。近些年出现的爆品有褚橙、小米生态链产品等,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形成了极佳的口碑效应,并借助消费者口碑爆发式扩散。还有一类爆品,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如可口可乐、吉列剃须刀、农夫山泉、云南白药牙膏、格力空调等。它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赖度,消费者一旦想起相关品类,便会下意识地想起它们,进而产生购买意愿。这类看似不是爆品的爆品,是真正的爆品。

      商业爆品的打造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以设计为驱动,深入挖掘目标人群日常生活中的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并细心打磨,呈现出超过产品价格的价值,从而引爆市场;二是以营销为驱动,挖掘现有产品的卖点,找出与竞品不同之处,力争在细分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实际的产品迭代中,二者兼而有之,在已有产品中做微创新,针对性解决一个痛点,完成一项独有的改进,也能很快打造出爆品。

      在如今的商业领域中爆品思维非常流行,如果想要让产品突围而出,便需要打造“护城河”式的产品,其特点是市场独创、技术门高、研发投入大、别人很难模仿,如苹果手机、华为高端手机等;或者在同等价值的前提下,做到价格最低,即性价比最高,如荣耀手机、小米手机等。打造爆品往往是企业的发展契机,利用此契机,可迅速占据市场。但是,如果希望爆品能持续火爆下去,便需要企业沉淀下来,强化内功,夯实基础,完善商业运营体系,持续投入研发,以用户为中心,持续创造超出用户预期的价值。

      当然,本书的关注点不是如何打造商业爆品,而是弄清文化爆品与商业爆品之间的异同,以及借鉴商业爆品的成功案例,打造出文化爆品。商业领域的爆品很常见,如果能将他们的方法吸收过来,打造文化领域的爆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会取得巨大的成功。那么,什么是文化爆品?顾名思义,是文化领域的爆品,其主体是“虚”的文化,其载体是“实”的商品,传播者通过出售商品来传播文化,而商品的火爆和口碑效应,也会让文化广为流传。所以,打造文化爆品,同样需要通过获取消费者的认同,形成很高的知名度。文化爆品的概念较为宽泛,凡是与精神、思想、生命相关均包含在内。从具体形式来看,一般有文创产品、文旅产品、文化产品等。文创产品如故宫文化衍生品,文旅产品如迪士尼乐园、万达文旅城等,文化产品如承载善文化的个体、团队、理念、制度、图书、音视频等。本书着重于探讨第三种文化爆品,即文化产品。

      商业爆品与文化爆品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均是以人为核心。商业爆品围绕用户的实际体验,在具体生活场景中挖掘痛点,设计并解决用户某一实际需求; 文化爆品的关注点更是人,但文化爆品是从人的精神需求着眼,提供文化知识、智慧引导和人文关怀,帮助用户提高思维水平、开发本有智慧、提升精神境界等。另外,好的商业爆品同样有文化内涵,而文化爆品也需要通过商业载体来呈现。

      商业爆品与文化爆品的区别相对复杂一些,我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获取文化产品,如图书、音频、影视等,需要购买,但获取文化产品的内涵~~即文化本身~~则不一定需要花费金钱,一般只要能上网就能查到。常见的文化爆品如阳明心学、中华传统命理学、唐诗宋词、世界名著、中医理念、中外名人、道德规范等,还有官方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如和谐社会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文化爆品已经被老百姓接受并贯彻在生活中,因此同样是深入百姓潜意识,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

      第二,商业爆品一般是具有实际形态的产品,如手机、电饭煲、剃须刀、纸尿裤、水果等,能直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解决生活中的痛点。消费者在拿到产品的同时,便能直观感知到产品的全息,还可以立马上手使用。而文化爆品却做不到这一点,用户在体验其功效之前,往往要经过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吸收的过程。当然,文化爆品也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知识,帮助用户解决实际生活需求,如更好地面对挫折,更好地处理家庭矛盾,更好地处理上下级关系等,但它最主要的功能还是开发人自身的能力,激活人本有的智慧和活力,让人自然而然地懂得如何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提供知识。因为,现实生活就像流动的大河,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你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也无法预测生活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所以,最好的方法不是告知答案、逐个击破,而是让用户拥有自己解题的智慧。一旦用户开启了智慧,生活中的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正如古人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这个层面看,商业爆品的功效就略逊一筹了,因为商业爆品只能解决个别特定的问题,并不具有普适性。

      第三,商业爆品是标准化的产品,其作用可以量化,而文化爆品却不是标准化产品,其作用是不能量化,一定存在差异性的。比如,空调有输送清凉空气的功效,你想让室内温度达到什么标准,只要设置就可以达到; 图书为人心输送清凉的智慧讯息,但能不能体验到智慧的清凉,能体验到什么程度,却是因人而异的。

      第四,商业爆品针对用户当下的生活需求,一旦时代改变,科技改变,痛点改变,潮流改变,商业爆品就会立马不再火爆,甚至遭到淘汰,所以,商业爆品具有很强的一时性。而文化爆品却刚好相反,它针对人心和人性,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变化,市场如何变化,人性都不会改变,因此文化爆品具备长久性。比如,无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人都必然会恐惧变化和死亡,而万事万物又是必然会变化的,人类个体也是必然会死亡的,甚至就连人类这个物种乃至地球和宇宙,都终将会灭亡,那么人类该如何面对这种必然存在的恐惧?这个问作为一个永恒的精神需求,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始一直延续到今天,人类一直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哲学、宗教、科学和医学等学科也随之而生,并打造出了无数的文化爆品,如佛教、道教、基督教及其相关经典等。

      以佛教为例,诸多的佛经能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传递至今,并且影响数以亿计的人类,足以体现文化的生命力之蓬勃。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佛教内部及佛教传播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佛教文化作为文化爆品的生命力已经有所削减,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如此,这也是我创办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以及从商业爆品的打造和维护中吸取营养,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爆品的原因,更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

      希望有志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朋友们,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你们所需要的营养,也希望我的心得和经验能为你们带来有益的启迪。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本书我就没有白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57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37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96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8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5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0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2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1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4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7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9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83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夜莺2517阅读 127,695评论 1 9
  • 版本:ios 1.2.1 亮点: 1.app角标可以实时更新天气温度或选择空气质量,建议处女座就不要选了,不然老想...
    我就是沉沉阅读 6,863评论 1 6
  • 我是一名过去式的高三狗,很可悲,在这三年里我没有恋爱,看着同龄的小伙伴们一对儿一对儿的,我的心不好受。怎么说呢,高...
    小娘纸阅读 3,368评论 4 7
  • 那一年,我选择了独立远行,火车带着我在前进的轨道上爬行了超过23个小时; 那一年,我走过泥泞的柏油路,在那个远离故...
    木芽阅读 1,625评论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