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歧视,我们先要文不对题一下。
早上看了篇有意思的文章,说许多人喜欢用文言腔来看翻译。觉得这样信达雅。
比方说你好好的看个权利的游戏,耳边突然响起卡斯梅特的雨季。对着歌词,就有不少字幕组喜欢用古典白话文来翻译,
截个图大家看歌词感受一下:
这是原歌词
这是字幕组翻译
翻译是没有什么问题啊,但哪能港呢,
就是有种你特么在看西游记的感觉。
顺手截一段西游记里的诗,孙悟空大战巨灵神,大家再对比感受一下:
这是西游记
有没有啊,有没有很像的感觉呐~
这种打油诗水平的词句,用来讲评书和写小说是绰绰有余的,但要说起个「雅」字,却是绝壁称不上的。
雅嘛,你至少要通顺吧… 这是个常识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大家总容易觉得「古代」的东西会比较高雅,「现代」的东西比较不入流。
好比我们经常看到的,学穿「汉服」的,就有汉服帮;学穿旧时西装的,又常有西装帮。
穿汉服,写毛笔字,讲文言文,带着小孩子学「国学」;同样的,穿定制西装,抽雪茄烟,交流如何擦亮皮鞋,如何品尝威士忌甜醇而咖啡酸苦。
人没有标签仿佛不能定义自己阶层,不追求所谓的「正宗」,仿佛就不能触及所谓的「大雅」。
凡正宗高雅,似乎总要有一套规范,一套标准流程,才能让你踏入某个圈子。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它更像是什么呢,更像是一个小姑娘。
她双休日早上还躺在床上,脑袋枕着还不知道是不是男朋友的男朋友。一边刷着抖音哈哈哈乱笑,一边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着岁月静好:
「爱你的人总会出现的,不要心急」。
然后必须配上一张六层美颜的自拍,一层也不能少。
这是人民的大雅。
但什么是歧视呢?
就是你自己可以一边刷抖音,一边在朋友圈发陀思妥耶夫斯基,别人却不行。
别人这么干就是俗啊。俗就是恶心。
「你怎么能做爱呢?恶心死了。」
我看不上眼的事你就不能做。所谓歧视大抵是这么个意思。
但其实远不止如此。
我看不上你,但还要假装关注你。这种歧视显然要比前一种来得层次更深一些。
就好比说,假如我们现在在美国申请大学,往往越是好的学校,你在申请的时候说自己是 LGBT 人群,或者「特别关注 LGBT人群」是一件政治正确的事情。
看不见彩虹,哪里来阳光。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而在我们这边呢,尽管「主流心态」一直在病态和不健康之间侧侧歧视,社会人自己却常常要做成一副「我很关心你们啊」的姿态。
我们以前有个台湾实习生,想写篇关于上海的 LGBT 人群父母,给他们孩子在人民公园相亲的故事。 行文里忍不住简直是要呐喊:
「我们要关注他们啊!我们要同情他们。」
你看,关注而同情。
别人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需要你关注而同情了呢?
而回敲一下这个逻辑:假如你并不认为别人那是病,只不过是正常人的正常行为。那你呼喊的关注和同情又从哪里谈起呢?
所以说比歧视更深层的歧视啊,就是不愿意坦荡地面对自己的偏见,又时不时地对别人表现出自我感觉良好。这就是教养问题了。
一个人对别人怀抱有偏见,这并不是本质问题。人难免会执着于自己所见而圄于原地。所谓追求进步的进步,也正是在此。
而让人讨厌的歧视是在于,明明所怀偏见,却要假装满怀正义的为自己的歧视对象呼喊:
「我们要关注他们啊!」
就是这么个意思。
官方固然是病,我们这一届人民,恐怕也要低头看看自己,
是不是多少也有点病呢。
汪撕葱
201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