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育儿群学习,一位“昔日”老师给我们带来一堂“理解力的六个层次”的课,当时处于焦虑状态,理解起来也没有更加深入。
如今近一年过去了,也经历了一些事,回头再看,感受更甚以往。
一、理解层次的最低层是「环境」
这类型的人别名:怨妇
典型思维模式:都是你们的错!
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一切都算是环境:你身边的家人、朋友、老师、学校、社会环境等等诸如此类。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
比如:孩子不爱吃饭,都是奶奶惯的;孩子爱发脾气,和他爸爸一个样;工作上的事情没做好,都是别人不配合;……
总之,发生了现在的这个困境,我没有做错什么,我已经尽了全力了,别人的问题,学校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同学的问题,家人的问题,我没有办法……
我们通常称这种行为叫做「抱怨」。只要一与他们接触,就会感受到「满满的负能量」。处于这一层次的人不是不知道抱怨不好,但他们还是在不停抱怨。
因为他们的理解层次处在了最低的「环境层」,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被困在了这个层次。并不是他们想抱怨,而是在他眼里,除了看到环境之外,再也无法看到其他的了,他是真的找不到还有什么原因能解释这些问题。因此,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也就只能是换个更好的环境了。
可是,你不会游泳,换一个游泳池也没用。
二、我们往上走一层,来到第二个理解层次「行为」
别名:行动派
典型思维模式:我还不够努力!
想要解决问题,那你就得开始行动啊!你改变不了环境,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会先从自身找原因,把问题归结成「因为我的努力还不够」。看起来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不向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我持续努力,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如果你处在「行动」这个层次上,「环境」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要解决问题,你就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办法。
但是,孩子写作业磨蹭,我就一直陪着他,问题是不是就能解决了呢?
如果不能,那么是不是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呢?我们需要进入再下一个理解层次。
我们做了很多,为什么没有成效?
三、第三个理解层次「能力」
别名:战术家
典型思维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
什么是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选择便是有有能力。
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是「因为我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所以,他们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类人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改善效率,解决问题。他们明白,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只是我还不知道;我不需要在黑暗中独自前行,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假如说,经常有妈妈问两三岁的孩子喜欢扔东西,要怎么纠正。如果了解了两三岁孩子喜欢扔东西,实际上是小孩子感受他们有能力扩大了他们探索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不但不会再把这看作是个问题,还更会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喜。这就是认知升级,进入了二维,一维世界的问题就再也不会困扰你了。
如果你能走到这个层次,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策略,很多问题都能得心应手了。
那有没有什么问题,是你有「能力」也解决不了的呢?
就是你选择错了方向。
什么意思?
你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清楚,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孩子咬指甲,你一发现孩子咬指甲,你就提醒他不要咬——「行动力」,或者想各种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能力」,但是孩子咬指甲的动作依旧。
为什么解决不了?因为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错了方向,你那优秀的「能力」和「行动力」只会变成负向刺激,令问题长久持续。
这就是那些“错误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的痛心案例。
如果方向错了,处在「能力」层的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像和面一样,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看似总有方法来应对,但问题却也变得越来越多,永远也解决不完。
咱们刚才说,有选择就是有能力,关键是选择的方向,是吧?那如何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呢?我们就需要进入到下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