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厅里,一位妈妈拨通了电话,大概是打给孩子的外婆。聊了几句后就将电话递给了身旁的大约3,4岁的孩子。
电话按了免提,孩子的外婆问:“中午吃了什么?”
接到外婆的电话,孩子很高兴,但面对外婆的问题,年幼的孩子有点迟疑,大概要回忆一番还要组织语言才能回答,妈妈就迫不及待地在一旁小声说:“中午吃了饺子,还有鱼头汤。”然后让孩子重复着说。
“春节来找外婆吗?外婆这里很多好玩的玩具。”
“年初三就去找你,你要给我准备糯米糍。”妈妈又在一旁小声说,孩子重复着妈妈的话。
“好好,外婆一定做。”
“外婆,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妈妈又在一旁小声说,孩子又重复。
“谢谢,好聪明的孩子!那边天气怎么样?”
这时走来一个服务员似乎要问孩子妈妈某些事情,妈妈被打断顾不上替孩子说话,孩子就僵持在那里说不出话,眼睛看着妈妈。
“怎么不说话呢?”外婆在那边问。
“呃……天气……”
妈妈及时救驾:“今天终于出太阳了,天气不错。”孩子又乌鸦学舌地重复……
大家看出什么问题没?
这种代替孩子说话的场景很常见。
场景1
孩子:“我要喝……”语言跟不上大脑,后面的停顿了很久。
妈妈:“你是要喝水吗?”
孩子点头。
孩子:“我要玩……”
妈妈心领神会:“你是要玩积木吗?”
孩子又点头。
场景2
奶奶带孩子刚从公园回到家。
妈妈:”宝贝,今天跟奶奶到哪里玩?“
奶奶:”我们去了公园呢,很好玩。”
妈妈:“玩了什么呀?”
奶奶:“我们看了金鱼,还有玩了一会跷跷板呢。”
孩子一句也没说。
大人为什么不要代替孩子说话?
别看这些是小事,孩子的自信和语言能力就是通过点滴积累的。代替孩子说话,除了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不良习惯外,孩子会更趋向于不说话,因为自己想的大人都代替自己说了,孩子自然就不会说了。
孩子也容易在大人的帮忙下,觉得自己在说话方面很差劲,不自信会让孩子越来越不敢说。尤其是对于尚在学说话阶段的孩子是非常有危害的,大人看似是为了孩子好,但实际上却无意间扼杀了孩子的说话兴趣。
更重要的是,说话能刺激幼儿的大脑发育、促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也能在点滴的进步中感知语言的奇妙和由此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自信会让这类孩子更喜欢表达,语言能力也会更强,最重要的是他们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幼儿说,如果让孩子接电话,建议大人还是尽量让孩子自己表达,给他们一点时间和耐心,无论是直接的语言表达,还是想方设法的象声词间接表达(比如,喵喵代表猫),都是孩子努力的结果;如果时间不允许,与其不要将电话给孩子也不要替代孩子说话。
日常生活中爸妈们也要注意将表达的机会还给孩子,也尽量做到提醒其他大人做到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