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绝非“快餐式”读书法。
相反,市面上很多贪多求快的阅读法反而是直接告诉你:“诺,先这样这样,然后怎么怎么”,可追问不出逻辑自洽的因果、以及你用我用大家一致的标准。
RIA是训练一个人阅读学习的专注力、理解力、反思力和行动力的。
因为强调以自己为中心,而非以知识为中心。
因为不会逼着你输出作者的论述框架(思维导图)、也不会关注书中建议、方法如何天花乱坠。
只求跟“你”有关,以“拆为己用”为导向,所以你愿意沉下心钻研这种“慢成长”的方法论。
RIA既然如此多功能,那么写好I、A就是关键。
但RIA就像哑铃,获取容易,学会也不难,可要对健身起效果却需要难上加难的刻意练习。
因为本质上,她是对那些根深蒂固沿袭而来的成人学习通病的挑战。
了解了下RIA,只不过又像往常一样感觉:哦,这不就是说¥@&*吗?
不好意思,接下来评判的正是你的这种错误第一反应了。
I (Interpretation):重述原文并非摘抄原话。
用自己的话复述,其实要求对原文进行解构、重组。
I对应四条标准:
找出“不同点”是一种元能力。
你可以试试从以下几点自我启发提炼I便签:
原文的表述印证、案例呈现、资源引用、排章布局究竟有没有是我以前不清楚、不熟悉、不透彻、不明了的?
就像你能否品味出“老孙家”的羊肉泡馍到底比火车站旁小店的正宗、地道一样。
面对一本书,看看好像跟之前另一本“差不多”——比如《非暴力沟通》里的“认同对方的情绪”一节,你写的i:这说的无非是“共情”……那就代表还停留在“附会式学习”。
一个披萨端上来,愣说成大饼盖肉。
不能说这就有错,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对吧?
披萨&大饼盖肉:
选用原料一样吗?
流行地区范围一样吗?
工艺火候一样吗?
定价营销一样吗?
传达出来的餐饮文化价值取向一样吗?
人脑对付自己所接触的新东西,会本能加以排斥,如果不想尽办法找个自己原先就知道的玩意去套过来,就很难受、不自在。
RIA可以引导你正视这种“认知失调”带来的“假装自己知道”这种“浅”阅读对于提升学习能力和行动改变的“阻碍与祸害”。
怎样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发现“新知”,多少抽离出一点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最好还要说出可操作性的一二三来:是能借鉴套用的方法步骤。
当然还得言简意赅,具有概括性、综述性。你不能长篇大论,比原文还繁琐,也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语句不通。那就与高效背道而驰了。
这些都考验“阅读理解力”,也就是I的能力。
(赵周老师的理论非一日之功,我在尝试重述也倍感吃力。不过打算后续再详解其理论支撑点——如图+学习心理学。各位看官莫急。)
A(Appropriation):搜罗人的经验本身并不会带来进步,但对经验的反思追问却促人成长。/读后感(心得体会)会给人“我已经会了”的错觉,但是催化应用后的行动成效骗不了人。
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举个例子”有多难?
许多人搜肠刮肚只会“泛泛而谈”:我以前也是……怎样怎样、我好多回都跟着书上说的一样一样……
A1只要“某一次”,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好细枝末节,是具体而详实,跃然纸上的。
人脑就像硬盘,人的思维行事高效与否,在于提取脑海中现有信息的速度。
“泛泛而谈”代表你的大脑“宕机”了,知道某个文件自己放在电脑里了,往往就是找不着存在那个文件夹,用的哪个文件名。
这种从“模糊不清”到“精准点击”的过程,指代另一个维度的学习能力,是要通过A1修炼的。
要么怎么叫“激活经验”呢?
成功事例,助你隐性经验显性化,以后你就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能做到了,今后同样情境还可以这么用;
失败过往,让你找出原因,明白所以,总结改进的建议方向、具体步骤。
匹配A1的过程,也是阅读学习促进自我成长的一个训练方向。
之前说过,A1不是联系跟原文知识点相近的另一个知识点,而是结合自己的案例,这下能明白个中差异吗?
制订行动计划,是针对I和A1的。看出来了吗?这是阅读学习之后原本应有的全过程——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彼此递进。
加上终极的实施后复盘A5,凑成完美落地的一个体系。
A2
我用某天浏览一本食谱,自己对“酸豆角炒肉末”感兴趣为例来形象点说:
行动之前,第一步就是要先定个目标——要老公同意给我换苹果8;
具体行动:一周之内,给老公做一道“酸豆角炒肉末”的菜,最好配上他炒股赚钱最多的那个时间点,乘他心情好,从苹果8的巧妙广告策划案开始说起……(你懂的啊)
你说我的A2是不是最实诚地关联到原文信息(菜谱和菜的做法),然后结果也很好检验呢?——买没买成手机就是说你做不做到菜谱要求的味儿呀!
今天先说到这,下一篇我们来讲:不明觉厉如大侦探“福尔摩斯”者,为什么竟然也可以压根不晓得“地球绕着太阳走”这样常人眼中的常识。
这跟拆书法的形成到底有何关系。
期待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