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读了几本村上的书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变成了迷妹,之后再在图书馆遇见他就抛弃了之前看书先看简介的习惯,随手拿起一本,就像一场未知的冒险。
“二十岁那年春天,堇有生以来第一次堕入恋情。那是一场犹如以排山倒海之势掠过无边草原的龙卷风一般的迅猛的恋情。它片甲不留地摧毁路上一切障碍,又将其接二连三卷上高空,不由分说地撕得粉碎,打得体无完肤。继而势头丝毫不减地吹过汪洋大海,毫不留情地刮倒吴哥窟,烧毁有一群群可怜的老虎的印度森林,随即化为波斯沙漠的沙尘暴,将富有异国情调的城堡都市整个埋进沙地。那完全是一种纪念碑式的爱。而爱恋的对象比她年长十七岁,已婚,且同是女性。一切由此开始,(几乎)一切至此告终。”
开篇第一段就使对此书一无所知的我如此惊讶,繁杂的比喻,已婚年长同性和纪念碑式的爱情。再之后的阅读体验中,我时常处于被一两句话打动,又难以投入其中,也许是全文视角如同讲述别人的故事,难免有种旁观者的疏离感,一些读起来略感涩晦的独白很难让人一直深入其中。中途因一些琐事中断了阅读,直到昨晚才一口气把这本小说读完。
虽然一开篇便是堇恋上敏,但作为一本小说其情节实在是与我所想得恋爱差别甚远,在前半篇中看到的更多是敏的出现带给堇的改变,使她几乎变成了另外的人。写到这里突然矫情兮兮的想起来自己,关于改变与自我认知,往往就在思考的一瞬间变得尤其重要。而关于书名斯普特尼克,大概是这篇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在俄语中即为“旅伴”。读书的时候通常会带入个人情绪,可能正因为自己有个求不得的旅伴,突然觉得这本书变得亲切起来。全书中情节性最强,也是让我印象最深的,恰好也是堇和敏外出旅行中所发生的。
“那时我懂了,我们尽管是再合适不过的旅伴,但归根结底仍不过是描绘各自轨迹的两个孤独的金属块儿。远看如流星一般美丽,而实际上我们不外乎是被幽禁在里面的、哪里也去不了的囚徒。”
堇消失在岛上,敏曾经失去了一半的自己,谁都寻不回的彼此,失去的也不知该去何处寻找。这样的故事荒诞又让人好奇,却没有一个给予答案的作者,就像一场没头没尾的梦。关于阅读我大概是不求甚解型的,没看懂的地方就留待以后的某天突然想起来,恍然大悟的惊喜或者永远懵懂的问号吧。
刚刚微信突然响了一下,看见我的旅伴发来的照片,明白大概最难以让我投入进这本书的原因,大概就是我还没有孤独至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