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Web2.0的世界中,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文化正在遭遇大批“业余者”的攻击。网络“剪贴文化”窃取了学者、艺术家、编辑、制片人辛勤创作的成果。网络博主的个人意见成为引领大众的舆论指标,YouTube上的自制视频取代了电视网,数字盗版压垮了音乐产业……面对业余玩票凌驾专业考虑、智力成果在网络上免费下载,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现象,该如何重建信息的专业性和版权保护系统?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对人类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当一知半解的业余者与受过训练的专家变得模糊难辨,让人开始质疑信息的可信度之际,真相将成为可买卖与包装的商品!书中简洁有力的论述提醒众人:勿沉醉于民主理想,却扼杀了专业主流媒体的存在意义。
感悟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网民的狂欢》,我对网络有了深层次和进一步的了解、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感觉网络就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Web2.0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了我的生活。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来自网络的各种各样的消息,我们会上网看新闻、刷微博、聊QQ、打游戏。觉得网络是个可以让我们交流的平台,通过它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消息、可以在空间发表自己的心情可以得到来自于朋友的安慰、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然而其实我也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正如在《网民的狂欢》这本书的作者所讲的那样,作者安德鲁·基恩用一种特殊的冷静和洞察,重新审视了互联网时代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种种现象——匿名、用户生成内容、免费和长尾理论,他用严肃的口吻指出,Web2.0的流行背后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在网络盛行以前,传统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如今传统媒体遭到冲击,那么是谁取代了它们?答案显然是硅谷的新闻搜索引擎、社交网络和视频资源库。现实生活的我们大都会选择使用电脑来看新闻了从而了解外界的变化、通过百度等来查找知识、观看一些搞笑的视频,因为网络的速度很快,它可以告诉我们想要的东西。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既然我们能够搜索东西,那么就必须要有人来上传信息,这时有的人就会把网络变成了自己制造新闻、信息和文化的媒介,然后就是可信度以及责任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未经编辑、修改和核实,我们不得不对任何信息都持批判态度,然而传统媒体的记者会因为自己的文章有违事实而被告上法庭,网络上说话却基本是不需要负什么责任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假新闻,谣言,谎言都可以很轻松的被制造出来。高明的造假者写的文章很难被看出破绽,总不可能一个个的去核实它的论据。拿小的方面来说,网络上的文章往往一挥而就,错别字和病句也会很多。这也许就是我们应该在网络带来方便的同时应该关注的网络带来的弊端。这也正是网络给我们带来展示自我的同时也会让我们不确信信息的准确性。在网络世界我们可以聊天发表自己的看法,觉得网络是一个可以和朋友分享快乐的地方和发泄自己心情的地方、但是在书中读到有关这样的内容:“数字化的自我陶醉和自我封闭是可怕的,我们听到的对话仅仅来自于自己以及与自己相似的一群人。”其实仔细想想也对,当我和陌生人聊天时,觉得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他相差甚远时我会选择不聊了,觉得和自己的好朋友谈心更舒服。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却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那样你才能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再退一步来讲虽然现在的网络发达,即使相隔很远还是可以听见父母的声音、可以和朋友视频,可你无法体会双手拥抱时的喜悦,这也就是网络与现实的碰撞所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你可以减缓技术发展的速度,但是你不可能阻挡它的进程。”这句话是有道理的,Web 2.0参与式媒体正在重塑我们的思想、政治和商业前景。我们不可能禁止维基百科或是复兴塔楼唱片公司,也不可能改变MySpace网和YouTube网受欢迎的程度和获益率越来越高的现状。相反,我们该做的是保护主流媒体的合法地位,并在21世纪数字技术的背景下继续坚持200年来形成的保护版权的传统。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当今网络技术的优势来进一步保存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并在保护现有体制和塑造数字世界之间达成平衡。我们之所以上学接受知识,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大脑聪慧,之所以了解现代科技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存。
原文中这样说道,“在美国,博主不会因为他们的业余工作进监狱,那就是专业记者和业余记者的差别”,“传统报纸和新闻网的所有人对记者、主持人和评论员的文章负有法律责任,所以他们肯定会要求这些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文章和评论的真实性负责。然而,网站的所有人不用为第三方在自己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负责。有人争辩说这有助于保护言论自由,但问题是,我们会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只要网站的所有人对网站上的内容不必负任何责任,他们就没有动力去质疑和评估这些内容。”书中简洁有力的论述还在提醒众人,勿沉醉于民主理想,却扼杀了专业主流媒体的存在意义。
这一点在平时生活中,也能切身地体会到。随着互联网web2.0技术日臻成熟和广泛应用,传媒进入分众传播时代,提倡每个网民都是记者。不可否认,在很多突发事件中,网民第一时间的报道具有最强的及时性,能够弥补传统新闻的不足。但同时,缺少专业性的网民通过“影响重大事件公众舆论的第一媒体”网络发声,也会产生巨大的不良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同一事件的发声,新闻工作者身上肩负着网民无需承担的责任。例如“监控还原成都449中学坠亡前轨迹”事件,恶意揣测、发布虚假消息、挑起舆论的网民在事情真相大白后,没有道歉直接消声灭迹。而同月热搜事件“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逝世”,发布不实消息的媒体在被辟谣后不仅官方致歉,追责、惩处相关新闻工作者,其团队还一度遭受人肉搜索和全网网暴。所以同为犯错,新闻工作者要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而网民则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不禁令人唏嘘。
网络的缺点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批判,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新事物都会有缺点,汽车会有车祸,会造成空气污染,还会堵车,但是我们依然离不开汽车。网络也是一样,我个人选择相信网络的未来。书中作者只看网络的阴暗面,不厌其烦地列举那些问题,比如维基百科的准确性,的确现在从网络中获取的资料还不能堂而皇之地写到论文后面的参考书目中,但是一个仅仅依靠业余作者,没给任何稿费,就编撰出来的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其实准确性还是非常高的。难道《百科全书》里面就没有出错过吗?不能因为有毛病就认为新事物是没有希望的。当年尼采就是看到新闻纸的那些弊病,说了不少像作者安德鲁·基恩针对互联网说的话。但是至今纸质报纸也没有被消灭,反而改进与电子报纸共同发展,或许几十年后我们也会难以置信互联网的发达程度。
有的时候,你想不停地追赶着这个社会前进的步伐,但是结果往往都会令你心灰意冷,因为这个世界变得实在是太快了,快的都留不下一点痕迹,也留不出一点时间让你来选择沉淀。现实时刻在变化,也正是因为这样,我越来我觉得现在不断地变化着的都是浮云,就像一首流行歌曲是有它的寿命的,但是经典如贝多芬的古典交响乐却是属于永恒的!我们要用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网络也不例外。在利用它时也要看到它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