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公理这个东西,所以我想从公理的角度来说一下。
讲下面几个方面:
1.什么是公理?
2.人际交往的三条公理是什么?
3.正如公理能推出定理,掌握这些公理,怎样应用在人际交往上?
第一,什么是公理?我们常见的公理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等,也就是无需验证,无需质疑的基本逻辑。
同样,经过严密而正确的逻辑推理所得到的结论,也就是定理。如果逻辑没有错误,我们有理由相信定理是正确的。
而公理应当是最简洁的原则
接着是三条准则:
第一,一切人际关系都是在互动中形成的,而互动是双方或者多方共同参与的过程
第二,在人际关系中,你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你无法控制你这么做的结果
第三,在人际交往中,你永远只能看到别人怎么做,而无法知道别人怎么想
解释下,
第一,关系发生取决于你们之间有互动,如果你们之间没什么互动,那你们就是没关系了。当然,关系要有两个或更多人的参与,自己跟自己玩儿,当然不算。没什么问题吧
第二,这条不是在法律和道德的层面说,你可以说任何话,但永远无法控制别人的反应。当然你可以伤害别人,欺骗别人,虽然不鼓励,但是公理就是公理,没有道德偏好。
第三,这条非常容易理解,不浪费篇幅
说了一堆正确的废话,接下来我举几个例子
有的人可能说,我这人有社交恐惧症,和别人相处不太好。大家可以想想这有什么问题吗?停一下再继续看。
这其实违反了我们第一条公理:社交是双方或者多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当你说我有社交恐惧,其实完全封闭了所有可能,你认为一段关系掌控者只有你,和别的人是谁完全没有关系。
换一个角度讲,有的人会说,我社交能力特别强,我和任何人都能处的来,其实也是同样忽略了一段关系的双重性
再换一个角度,当你说我是一个糟糕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时,同样是一种自恋,而非自卑。因为你同样抹杀了另一方存在的意义,认为自己一段关系中绝对的权利掌控者。
所以,与其给自己扣一顶社交恐惧的大帽子,不如观察自己,看看自己什么时候是社交恐惧的呢,有没有什么人数限制,有没有什么场合,陌生人?等等
当我们伤害了别人,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我们往往需要给别人道歉,但往往有这样的描述,我已经这么诚恳的道歉了,为什么还是不原谅我呢?
这其实违反了我们的第二条公理。你可以道歉,甚至可以选择不道歉,这是你的自由。但你的选择只能负责的是你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觉得要道歉那你就去道歉,但是对方什么反应,他是不是要决定原谅你,是不是要听,那都是他的自由。我们当然希望期待别人原谅,但是我们没法要求他这么做。
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这种逻辑,如果别人没有原谅他,他可能会奋起甚至攻击他,你怎么这么小气,怎么这么没礼貌啊。
对于这些人来讲,道歉其实是缓解自己焦虑的方法,他的道歉其实是缓解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对方的焦虑。没有达到结果时,他就会用愤怒代替焦虑,这是他自己的一种防御机制。
同样,误解也是一种体现,就好像现在我讲了一整篇,但是我想表达的和你理解的多半是不是一个东西,没人知道,我可以在文章里写任何东西,但无法预测控制你们接受到的东西。我唯一能做的只能认认真真写完,至于你会不会理解,会不会打开,都是不可控的。
比如,我们邀请好朋友看电影,朋友说有事不去了,我们往往就直接信了,但是当你刚和他吵架,这时候你还会相信他有事去不了吗?
说这个不是教大家识别谎言,而是想说在人际关系中,互相猜才是维持关系的力量。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无法验证对方,保持一定猜疑,接受这种状态才能更舒服的存在一段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