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老王很久了,却因为懒和拖延症未下笔。
老王是个正儿八经的老实人。他有八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二,就是夹在中间的那一个,爹不疼,娘不爱。老王的爹也是个苦命人,七八十年代,也没什么好营生,老王的爹靠给人箍窑养育老婆孩子,也是很不幸,在老王的小妹还不到一岁的时候,老王的爹便让窑上的石头给压死了。从此便留下一群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老王的大哥在那时也已结婚分家了。所以家里的事他都不管的。所以老王在兄弟中也算“老大”了。但老王这个人啊,脑子笨,不机灵,没有弟弟妹妹活泛。上到小学二年级,因为偷拿了家里的几块银元在学校给同学分了,老王娘撵到学校去找,没找回来,老王的娘哭了一场。就觉得老王不是念书的料,就不让老王上学了。
在家里干农活,出去外面干体力活,养活几个弟弟妹妹上学,老王不识字,至今也不会写自己名字,所以只能干些不需要知识的活了。嘴也笨,不大会讲话,所以外出干活工资都是弟弟们领的,对此老王毫无怨言。
不知不觉老王到二十好几,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纪,老王长的不好看,人又老实,家里也没有给老王娶妻的意思。同龄人好多连孩子都有了。最后老王的兄弟也算心疼二哥吧,把先成家的机会让给了老王,到现在三弟开玩笑的时候,也说要是当年不是他让老王先结婚,老王到现在可能还是光棍。最后老王娶了孙家川的女人,那女人在家排行老三,倒也是比较精明,女人上过三年学,但好在脑子灵泛。这下老王有了更大的动力去挣钱,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了,他有自己的家了。刚结婚时没分家,除了老大,其他几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老王的弟弟妹妹也陆续结婚了。老王依旧每天早出晚归去干活,可一分钱拿不到。弟弟领了钱给弟媳买卫生纸,老王的媳妇却是什么也没有,就连老王的娘都看不下去了。说人不能太自私,过了没多久大家都有孩子了,也就分家了。老王媳妇也生了个儿子,刚开始很艰难,没人帮忙看孩子,老王的娘给弟弟看孩子,老王媳妇每天里里外外的忙。没地方住,借了人家的烂窑住,连门都没有,和隔壁就隔着一堵墙,墙还有一大截都是塌陷的。所以经常被邻居诬陷,说偷了他家的糖,偷了他家的面。老王照样每天出去干活,以后的工资就老王自己拿了,老王还养了羊,媳妇在家放羊,他去外面挣钱。老王家的光景也好了起来,老王媳妇攒了些钱,也借了钱。老王家盖房子了。
后来老王家不养羊了,因为挣不了几个钱。老王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去北京打工了。老王家又添了个姑娘。小小的,老王的心一下就化了。
老王媳妇觉得北京远并且上基建累。最后合计了一下,就把两个孩子让老王娘养着。两口子就一起去小县城打工了,老王媳妇的姐姐、姐夫在小县城卖凉皮,老王媳妇去给姐姐帮忙,老王买了一个三轮车,给人拉货送货。
所幸老王年轻也有一把子力气。一家四口,美满幸福。
老王有个大爹,是个老八路,年轻时参加过抗美援朝。伤了腿,回来之后找了个邻村的姑娘结婚了,两口子一辈子没儿女。老了吃喝都成了问题,兄弟几人都在商量谁家要给老两口养老。兄弟几个都不想要,老王心里想着要么他养,还没和媳妇商量。大爹就说要在老王家养老。他就认定老王了。没办法老王的媳妇也不去打工了,就在家伺候两个老人,抚养两个孩子上学。
老王的儿子很争气,一直学习很好,并且老王儿子很会画画。每次在学校都拿奖,年年三好学生。中考考了县里最好的学校,一中,当时村里还有几个孩子也考,可都没考上。
老王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还请客吃饭了。老王这个老实人,一辈子也没做过什么惊天地的事情。
而老王依旧靠着体力,把两个孩子从学校供养出来。
老王的儿子很争气,毕业上班的几年,买了车,在镇上也买了房子。老王一下子觉得人生圆满了。孙子也有了,姑娘也快出嫁了,老王的一辈子也已过去了一半,老王也从小王熬成了老王,从一头黑发熬成了满头白发,老王今年58了,也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