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忆中我第一次被搅入到“比较竞争”里,是9岁那年又考了年部第一名(我小学六年只有一次不是年部第一)后,妈妈带着我去商店说是买一个娃娃送给我,遇到了我的同班同学,她妈妈看见我就开始夸我,然后指着她的女儿说“我家XXX天天在家里跟你说要竞争竞争”。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竞争”这个词,而且她妈妈那说话的能量,居然让我心里居然升起了害怕——
我跟这位同学从来没有什么交集,即便有,也是微微一笑的普通同学关系,可是她却在家里这样说我,让我有种暗地里被偷偷瞄准然后随时被射击的危机感,现在写到这里居然都突然背脊一凉。
从那以后,我貌似开始不相信别人,因为我看到的很好,不知道背后他会如何说我。
后来渐渐长大,爸妈的一些好朋友叔叔阿姨,总拿我跟我的小伙伴们比较,以前我也说过这个事情:
我不喜欢被比较,一个是我觉得是我让我的小伙伴们很不舒服,另一个就是觉得自己没那么好。
然而却一直被比,直到我开始堕落叛逆反抗……
02
整天比,都怎么个比法?
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她长大后才跟我说“每次从你家回来,我爸都要拿我跟你比一通,烦死了!”
是啊,我们往往在家庭中常听见的一句话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别人家的老婆,别人家的婆婆,别人家的老丈人……”
看似永远都是“别人家的”,这种比较是“我的”比“别人的”。
还有一种比就是“我”比“别人”。总之就是360度无死角地比比比。
昨天我有一位案主跟我说她的朋友被夸大长腿大长腿的,她心里很不开心,觉得自己好没价值。
我疑惑地问她:“亲爱的,你也是大长腿啊,怎么别人被夸了你就不是大长腿了么?”
“没有啦果然,我才171cm,她175cm啊!”
嗯,一个171cm的大长腿明星一样的MM说出这样的话,是不是非常拉仇恨?
呵呵,我们被拉出了仇恨,但是她的心里的确是有被比下去的不舒服和痛苦。
03
为什么总要比呢?
记得我在《你愿意显摆么?反正我挺愿意的》那篇文章中提到很多自己“愿意显摆”的内心戏,其实“愿意显摆”就有个“比较”心理,就是“我显摆一下我比你好”或者“我显摆一下我比我自己进步了”,都有“比较”,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在“我不够好”、“我没有价值”……
没错,谁比,谁就是“低价值感”。
我们因为低价值感陷入了一个死局:我没有价值,但如果我比别人稍稍好一点,我就有价值了,所以就要比。可是你在“比”的过程中会发现,你永远都跟一些“客观情况确实比你好的人”去比。
比如你嫌弃自己矮,就去特意跟比你高的人比;你嫌自己胖,就特意去跟比自己瘦的人比;你嫌自己赚的少,就特意去选比你赚的多的人来比。
比来比去最终的结果就是“我果然是没有价值的。”
本来想要用“比”去证明自己有价值,却又陷入“我没价值”的漩涡里,并且不断强化这份感觉和意识。好笑吧。
这份“无价值感”,真的靠“比较”,或者说靠“比别人好”来填补么?
肯定不可能。
因为永远都有比你好的人,你永远都会被比下去,难道这辈子就没有活路了么?
而且,价值和价值感是有区别的,有可能你有很多才艺等价值,但你并没有价值感(还是觉得自己没用),有可能你外在价值一般,但是自己内心却非常有价值感,非常笃定有力量。
所以,“比”是源于自己内心的“无价值感”,这个内心的空洞,只能透过自己内在的整合去疗愈,外在的“比”只会让你越来越痛。
有意者也可以看我前几天写的《如何提升自信(纯干货)》那篇文章。
结束语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体验,这辈子真正属于我们自己,或许就是“感觉”了,所以出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人都不会比谁好或者比谁差,因为我们的体验一直都有。
用听到的一个很感动的故事作为结束:
一次坐在公交车上,一个女孩看见黑人后,问自己的妈妈,为什么他是黑色的?
妈妈说“上帝创造了黑色的人种,为了让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这位妈妈的答案里,没有比较,有的是平等和“尊重自己属性、做自己”的智慧。
永远记得,正是你的不一样,才让这个世界更加美,这就是你一份独一无二、无人可取代的价值。
不要想着去做本不是你的玫瑰或者牡丹,做自己才最美。
END
我是果然,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