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北哥陆续总结了程序员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核心能力,Java程序员的成长之路,架构师成长之路,这篇文章分享我曾经参与的一个MVP版本产品的研发交付经历,借此聊聊项目管理的那些事。
作为一个程序员,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参与各种各样的产品和项目的研发支撑工作。在我曾经的工作经历中,有一个产品的研发支撑和交付工作,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01 背景
产品的背景是,公司已经上线了一个垂直行业的互联网产品A,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提升信息传输效率,获取了大量的行业用户。但仅仅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能创造价值和带来的营收都相对有限,因此公司决定深度介入到行业的全流程,打造出一款可以覆盖用户需求全流程的产品,以提升用户粘性和创造更大价值。
产品启动时,我作为一个资深开发工程师,刚加入到公司不久。公司是一家刚成立一年多的创业公司,公司大部分人员都是业务人员,技术团队不超过20人,大部分都在支撑迭代已上线的产品A。我作为新加入的技术人员,被任命负责这个产品的服务端开发工作,兼整个产品的项目管理负责人。
02 挑战
接到这个任务时,我还从来没有独立负责过一个产品的项目管理工作。而当时面临的一些客观条件,也让我对这个任务有些望而却步。
业务知识欠缺: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大部分的经历都是写代码自测上线,很少深入到行业里面了解业务需求和痛点,而这个垂直的业务对我来说更是陌生。
团队人员不完善:在产品启动时,相关的业务人员刚刚招聘到位,而项目组的人员除了我作为服务端人员外,其它人员都还没有确定,包括产品经理、测试等专职人员更是欠缺。
技术体系落后:因为公司还处于创业阶段,投入到技术研究上的精力较少,大部分技术还是相对传统。在已上线的产品A中,后端系统采用了单体架构,随着产品用户量的快速上升,系统性能开始劣化,经常在高峰时段出现间歇性宕机问题,因为人员少、时间紧、需求多,技术升级进展缓慢,每次都只能通过升级服务器配置的方式来解决。
流程和规范缺失:作为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创业公司,产品更新快,研发迭代周期短,研发流程随意性大,可能随时会因为一个线上bug而临时改动代码上线。项目管理流程缺失,没有专业的项目管理工具,日常信息传达基本靠口头沟通。
产品前景不明:虽然确定了产品大的方向,但具体到产品细节,有哪些业务场景,业务流程如何流转,如何通过产品化去实现对线下业务流程的改造等等还未确定。而整个产品是否最终能够成功完成业务预期的目标,还是可能沦为一次失败的尝试,一切都处于未知之中。
无论是业务产品本身,还是团队、技术体系和流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未知和不确定性,虽然有着种种顾虑和担心,但既来之则安之,程序员的最大乐趣和价值就是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与我来说,也算是开启了一个完整产品的从0到1打造过程的历程。
03 措施
针对前面所述的问题,在整个产品的项目管理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梳理业务
业务需求永远是产品落地的首要前提。
首先,和业务团队的专家深入交流。虽然业务团队也刚刚组建,但好在都是有着行业内数十年的线下经验,和他们不断的交流,让我快速了解了行业知识和业务特点,搞清楚了业务在线下运营过程中的核心流程和关键点。
其次,参加了业务组织的线下访谈。了解了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和痛点,发掘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提炼出可以产生用户价值的需求点。
最后,通过线上的用户调研问卷,收集一定用户量下的用户的相关选择,验证新产品需求的真实性和使用的意愿度,对用户非重点关注的需求进行了精简。
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大致确定了用户的核心需求,把业务流程可以线上化的点梳理出来并细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MRD文档(业务需求说明书)。
确定目标
业务需求理清楚后,接下来开始确定目标。
产品目标:考虑到产品是从0到1从头开始,核心的诉求是优先开发核心流程,快速上线,快速试错。因此和业务运营人员对业务需求进行了不断的精简,确定了产品的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版本功能,并以MVP版本最快速能够上线为目标。
运营目标:根据确定的MVP版本的产品功能,业务运营人员确定了产品上线后的运营目标,包括一段时间内的拉新用户量、业务单量、业务GMV等。
研发目标:根据产品的MVP版本功能,粗略预估需要的人员和时间,确定产品上线可使用的大致时间点,以此时间点倒推作为运营、研发等团队各项工作计划开展的依据。
组项目团队
在目标确定后,大家开始分头在各自邻域,制定详细的目标分解计划,推进本领域内工作的进行。
我作为这个产品的项目管理负责人,也开始进入到对整个产品的交付实施阶段。
首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
产品人员:产品需要提供出PRD(产品需求说明书),研发才能够根据PRD内容进行设计和编码。但公司没有专业的产品经理,找到了公司的一位UED人员(用户体验设计),让他从UE的角度给出产品的原型图和交互流程图,作为产品PRD的基础。
开发人员:整个产品在展现层面分App端和网页后台,因此需要有Android、iOS、Web开发和服务端开发各一人。公司的A产品的上线,已经储备了相关人员,分别借调了一名Android、iOS、Web开发人员。我因为对整个项目了解较深入,同时承担了部分需求文档的编写、服务端的架构设计和编码工作。最终组成了四人的开发小组。
测试人员:整个公司只有一名专职的测试人员,在负责产品A的日常迭代测试工作。临时招人也来不及了,最后定下来,在产品上线前组织业务运营人员、公司开发人员做两到三轮的全员测试,保障产品质量可以按时上线。
就这样把整个产品的项目团队算是组建起来了。
kickoff会议
项目团队组建完成,即召开了kickoff会议(项目启动会议),业务人员对整个产品的背景、定位、目标、长期规划做了简单阐述,并以业务专家多年线下业务经验,向大家说明了产品上线后所具有的重大意见和价值,提升了大家对项目前景的信心。
我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把项目的大致需求、项目的组织形式和人员分工、项目计划和项目组的同学做了分享。同时对项目过程中沟通计划做了规定,包括项目的例会、技术评审、风险预警等等。
需求评审
kickoff会议完成,接下来组织项目成员做详细的需求评审。根据UED同学产出的原型文档和交互图,结合我对业务的理解和补充,将产品涉及到的前后端系统流程和需求跟大家做了评审,针对一些遗留的问题,通过会议纪要的方式做了记录,会后陆续和业务人员做了确认。
定项目计划
评审完成后,开始制定项目的详细计划,包括技术设计、框架搭建、编码、联调测试、上线等各个里程碑节点的时间。搭建了项目管理工具,如wiki、jira等,建立项目组沟通群。跟项目组人员约定按照里程碑时间点交付相关产物,组织大家每日的站会,沟通项目进展,及时抛出遇到的问题。
设计、开发与测试
通过对业务需求的理解,产出了明确的前后端功能列表。设计数据模型表结构,并划分好相关的子系统和模块。
考虑到产品A已经遇到的性能问题,对继续采用产品A使用的技术框架有了一定的担心,决定构建分布式服务来支撑整个产品,引入了一些新的框架和中间件,将产品A的技术架构基本摒弃了。而这个决定在事后看来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同时开始搭建基础设施和系统框架,确定开发的代码规范和模板,一切准备就绪,可以进入开发了。
整个开发过程还算相对顺利,项目组人员少,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沟通解决。
经过近一个月的开发和联调,整个产品涉及的系统基本全部开发完成了。按照项目的计划,开始转入全员的测试阶段。
虽然说是测试,但因为大家都不是专职的测试人员,缺少了详细的测试用例设计,只能根据产品的核心流程,在系统上进行全流程的操作以发现问题。
第一轮测试,由项目组的开发人员承担,大家更多还是站在开发的角度使用产品发现问题,解决一些代码上的bug。
第二轮测试,邀请了产品A的相关开发人员参与进来,他们站在开发的角度,以非产品开发者的身份来体验产品,提出问题。
第三轮测试,邀请了业务运营人员,让他们站在用户的角度使用产品,发现了不少新的问题。
上线发布
经过大家不那么充分的测试,产品即将进入到上线阶段。
我们提前制定了上线计划,将需要上线发布的内容逐一列出,并对相关上线依赖做了排序。因为是产品的首次发布上线,过程是曲折的,包括一些基础中间件的搭建、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系统的打包发布、App的证书与上架等等,大部分都需要一一确认,排查解决遇到的各自问题。好在最后终于在项目计划上线的时间点,按时完成了上线工作。
项目总结
MVP版本产品上线后不久,针对产品从开始到上线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做了项目总结,得出了一些结论:
做的好的
上下一心,目标确定,计划合理,配合顺畅
项目过程紧张而不混乱,充分利用了一些项目管理工具,提升了沟通效率
虽然项目人员配置不全,但发挥了全员的力量,互为补位
项目问题和风险及时沟通和暴露
做的不好的
产品需求不够详细,缺乏有效的需求评审。有些需求细节在开发中被陆续重新拉出来讨论。这也是因为团队人员缺乏专职的产品经理短板导致
服务端架构过度设计。在MVP版本阶段,分布式服务架构并不适合,耗费了较多的精力,而上线后的用户量实际并没有那么大
测试的不够充分,上线后还是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
04 总结
回过头看这个产品的研发交付之路,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整个项目并不算是一个大型复杂的项目。对于我来说,也并不仅仅承担单纯的项目管理工作,还承担了需求分析、服务端技术设计与开发、测试甚至部分运维等多个角色工作。其中的一些做法,站在今天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看,也不见得是合理的,但在当时的经验、环境、背景下,却也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做法了。
针对项目管理这个课题,有许多成熟的方法论,无论是PMP课程,还是敏捷开发相关内容,无不可以让我们具备更多的理论知识。今天也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工具和软件可以提供给我们使用。通过这些软件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做项目计划和项目跟踪,将项目过程中的流程如需求分析、评审、开发联调、提测、上线发布等串联起来,对项目的过程数据如会议纪要、bug、总结文档等进行有效管理,辅助我们把项目梳理好管控好。
项目管理涉及到人、资源、组织、进度、协调等方方面面,除了这些理论的方法、流程和工具的使用,我们真正在项目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挑战,如跨团队跨地域的沟通和协调,资源的不足,时间的冲突等等,这实际意味着,更重要的是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人的各种行为去影响他人,进而让项目处于可控状态,而这正是项目管理的意义所在。
今天的分享,也是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所启发,去思考如果是自己承担一个项目管理工作,你会关注哪些方面,可能会忽视那些方面,是否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从这个项目之后,我也陆续承担了多个项目的项目管理工作,参与了几个产品的从0到1的孵化过程,正是经过这些项目和产品的不断历练,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作为一个程序员除了编码之外,需要关注和学习的更多领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