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姆的《作家笔记》这本书,经常会出现这种状态,好看的地方看到酣畅淋漓,一整页的文字都想抄录下来,一出现无聊的人物描述就接连十数页都看不下去然后把书丢在一旁,下一次再拿起的时候又会被有趣的表述和观点所吸引,反反复复。
不过,原本就是抱着学习的方式来看这本书的,现就如何写作这回事摘录下来,好生琢磨。
1、每一个作家都该有一本笔记,但又要注意不要去参考它。
也就是说,当你看到让你眼前一亮的事物或者有突然的灵感时,应该及时将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否则过一会就会被忘得精光。当你记下一个东西的时候,但由于临时没有特别深入的想法,只要记录下来,你就会在心中留一个底,以后如果出现再次让你有感受的场景,便可以继续深入撰写。每补充延伸一次内容,这些事情就会开始变得有意义。不过,毛姆也说了,笔记的副作用在于容易使你对它产生依赖,从而丧失写作的流畅。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每次想写点什么的时候脑袋中有没有太多想法,就会把收集中的笔记拿出来看一看,看有什么合适的片段适合塞进某篇文章里面,即使毫无干系也非要让它们之间产生联系。
2、想写出一本畅销书,靠努力是没用的。
必须考真心诚意地写,畅销书作家畅销是因为他是呕心沥血地创作,精神状态调得和大众一样,与他们有一样的理想和志向,一样的偏见,一样的情感,一样的观点。其实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就必须要抱有这种意识,给用户喜欢想要看的,将他们内心存在很久但是没说出来的话没做到的事情写出来,就畅销了。所以为什么咪蒙这么畅销,她的反鸡汤和特立独行的观点说出了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人们不敢说出这种话怕被觉得另类,而咪蒙说了,还被很多人支持,她的畅销是否说明这个社会的年轻人还不太幸福?
3、没谁努力努力就能获得原创性,做自己就好。
有人写作喜欢使用华丽的辞藻,将写作技巧中的原理都用一遍,什么排比句,设问句,倒装....动词形容词又该如何去与名词结合,反正我是不懂得。毛姆说,如果你的文章能够写的细腻微妙是一种才华,你若有就会自然表现出来,这是抑制不住的。像写文章,很多人都会说原创性,有人在形式上做原创,有人在文章观点上保持某种独特的风格。最近有两部电影在拍摄上都启用了新颖的表现方式,一个是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用了一个圆形的画面去表现故事情节;另一个是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顶配版是120帧/4K/3D全制式版本 的,而普通版是 24帧/2K/3D ,清晰度和亮度、流畅性各方面顶配版都更胜一筹。同样都是形式上的变换,能否靠此来让观众获得不一样的观影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也不过是卖弄技巧罢了。
4、写东西必须保证重点不会转移。
毛姆说,写故事和写剧本一样,你必须努力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什么,然后就死守不放,也就是说,写故事一定要有结构。如此才能让人对你说的故事产生印象,有些作家写作的时候场面再混乱其实都是一个重点,作家写散文也是形散神不散,而对于菜鸟来说,经常是形散神更散。记得之前听说“入江之鲸”的分享,我们在写一篇文章之前要知道自己想通过这篇文章来说什么,表达些什么意思,然后就冲着这个目标去补充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为了这个重点去补充和延伸,这和毛姆大叔说的是一个道理。
5、写作需要——体验生活,想象力。
作家不需要吃掉整头羊才能告诉你羊肉是什么味道,他只要尝一片肉就够了,但他必须去尝。
不用与外界交流便能写出文学大作,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一位是简·奥斯汀,一位是夏洛蒂勃朗特。想象力在她们的身上来得更为重要。就近的来说,微信公众号如火如荼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开个号写点什么来赚点外快和名声,然而真正做成大号的也就那么几个人。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之所以火爆是和她本身的时尚品味和深厚的穿搭功力直接挂钩的,没有一个人的品味能够一天练成。不会穿衣服的人,几遍全身都是名牌也穿不出时髦感,郭德纲难道不是一个反面例子么?所以,术业有专攻,想写有深度并且能长期保持输出的文章来,一定跟你的阅历有关。
6、如何获得新颖和原创性?
爱伦·坡认为,只要肯动脑筋就可以获得新颖感和原创性,他错了,想要新颖,唯一的放啊就是不断地改变自己;而想要原创,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高、扩大并深化自己的个性。——(摘抄自《作家笔记》)
7、不需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但需要什么事都做一点
我们很多时候会把写作臆想为文笔好的人写出来得作品,但其实真正会讲故事的人根本不在乎语言形式。我们在写作之初通常会纠结于一字一句的较真,然而你又不是在写公关稿或新闻稿,何必要这么大动干戈?我们看到如今很多最火的公众号的语文水平都不是最好的,而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和逻辑表达方式才是能否留住读者脚步的闪光点。去到一家服装店,店里的衣服杂乱无章,乱糟糟的找不到有亮点的地方,你会停下来仔细挑选吗?
什么事都做一点,什么行业和职业都去尝试一遍,在写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才不会脑袋空空,剩下的就靠自己的天分去运用到这些知识去写了。
写作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技术是讲故事的技术而不是文字的技术,艺术是想象力的艺术而不是形式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