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9年,大川刚满18岁,在小镇上读高三。
大川本人,就和他所在的高中一样,普普通通、没有槽点更没有亮点。
大川生在工人家庭。父亲赶上下岗潮,去了工地打工;母亲没工作,只能在农忙的时候帮别人做做临时工。
他的同桌叫李亮,平时戴着副厚厚的眼镜,书生气很重,为人也低调得不行。但是,只有大川知道,他的这位同桌一点都不简单,拿现在的话来说,绝对是一个妥妥的“富二代”。
李亮性格好,大川也愿意和他交往。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就铁了。可是,这样一对好兄弟,各自的命运却是截然不同。
高考前,李亮告诉大川,他决定出国读书。彼时,大川正埋头在高高的书堆里,愁眉苦脸地解着数学题。听到这话,大川先是惊讶,后来就转为羡慕。
“你总算解脱了。”大川这样打趣道。
是啊,解脱了,又或许李亮从来也没有背负太多压力。对于富裕家庭的孩子来说,选择本身就比一般人多得多。
也就在那时候,大川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普通孩子倾尽全力争取的东西,对于家境好的人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大意义。就像高考,于李亮来说,只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选择题。
02
大川有点郁闷,但他知道,眼前的高考才是要紧事。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他自己心里也有些紧张。
而这份紧张,更多的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全年级500多人,大川的模考排名一直是在300名上下。
教室黑板上,倒数30天的硕大字样清晰又沉重。大川卯足了劲,开始沉心学习起来。
内心里,大川当然抱着“逆袭”的想法。但是,现实永远不像童话故事那么美好。高考成绩出来了,大川考了全校190多名,算不上差,但也算不上好。
在大川父母看来,能考上本科就已经算是祖上烧了高香。他们觉得,儿子要是可以在本省上一所大学,这就已经足够了。
大川不同意。
“我要去上海,我不想一辈子待在这里……”
他的父母教育他:
“以你的成绩,报考上海的学校太难了。就算能录取,你去读个三流的大学有什么用?”
“上海物价高,你到了那肯定要受苦。在我们身边,我们还能照应下你……”
大川辩驳说:
“我能赚钱养活自己,我可以找兼职、可以去实习。而且,我还年轻,为什么不能去大城市看看?”
这是第一次,大川那么强烈地争取过一样东西。也许是受到同桌的影响,也许是因为自己不愿意将就,总之,大川义无反顾地去了上海。
在大川过往的18年里,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要什么。他只是和大部分人一样,浑浑噩噩地学习,为了“高考”这个看似虚无缥缈的目标一直不停地向前走着。
他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身边的人同样不知道。
这些和大川一样,一直待在象牙塔的孩子,往往在最后凭着一本《高考志愿填报手册》和其他不成体系的“意见”就草率地做出了人生的重要决定。
这不怪他们,整个社会,整个教育都是如此。
当然,那时候的大川还意识不到这一点。他只是凭着自己的心意,选择了当下他觉得最正确的那条路。
8月里,大川踩着炙热的阳光,拖着简陋的行李箱,就这样走进了大学校门。
03
大学是什么?
对于刚刚甩开课业压力,脱离父母监管的人来说,大学意味着大段大段,可以肆无忌惮随意挥霍的闲暇时光。
对于憧憬浪漫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大学还意味着一次心动的邂逅,一场甜甜蜜蜜又轰轰烈烈的恋爱。
而对于大川来说,大学意味着陌生和新奇,意味着颠覆和重造。
大川最喜欢的是一位讲解历史的老教授,虽然他上课一板一眼,但水平却是一等一的高。每次听他讲课,大川就恨不得把笔记本全都写满。
知识能给人的慰藉和满足感,大川以前没有体验过,但现在都明白了。
大一的时候,大川申请勤工俭学,去学校图书馆打工。在那里,他遇到了大四同系的学长——孙哲。
孙哲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豪爽大气,作为学生会主席,孙哲交际广阔,能力更是突出。在大部分大四学生还在满世界投简历,焦虑地等待着一份offer的时候,孙哲已经被知名外企录取。
“好企业的HR不会来我们学校的,他们去的是复旦和交大。别说985名校不值钱,学历就是一张脸面。打个比方,就像你去相亲的时候,首先得看这个人长得怎么样,然后才会想要了解她的性格。”
孙哲一边整理书籍,一边坦然说道。
“不要说什么公平不公平,有那个时间抱怨,不如想想自己当初为什么没能考上好大学?到底要做什么才能弥补学校的劣势?”
和学长聊完后,大川觉得自己“顿悟”了。原来,985名校和普通大学的差别竟然那么大。
可在大川眼里,所谓的“学校鄙视链”,难道不是失败者恶意贴上的标签吗?
说到底,日子过得不顺遂,又怪得了谁呢?
我们似乎很少会反省,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自己到底有没有全力以赴地活?在机遇真正来临的时候,是否做好了准备,可以用足够的实力去迎接它?
04
回到宿舍,大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招聘网站,把自己理想的工作筛选出来,根据招聘要求,一点点找出不足。
在他做这件事的时候,旁边的室友还在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打游戏。大川带上耳机,把一切声音隔绝在外。
他有自己的追求,任何人都没办法影响到他。
当然,他目前的状态离成功还差得很远。但没有关系,只要方向对了,一步步走,总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大川的蜕变自此开始。
当其他同学忙着聚餐玩闹时,大川申请了二专,夜以继日地看书学习;
当同学们在暑假迫不及待地回家,愉快地享受假期生活时,大川继续留在上海实习。
……
上海很大,工作机会也很多。但是对于非名校出身,又没有经验的大川来说,实习也并不好找。
大川决定“曲线救国”,大公司不要他,他就先从不知名的小公司做起。
从小私企的助理到名企的品牌策划,大川在一点点往上走。
他太忙了,忙到几乎没时间吃饭。他身边的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他,但他不在乎。
4年过去了,大川顺利地进入了他想去的行业,做着一份人人艳羡的工作。相比较学历而言,大川拥有的是比复旦、交大学生更好的实习履历和工作经验。
所以,机会来了,大川抓住了,就是这么简单。
有人说,这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所谓阶层,意味着贫富差距,还意味着截然不同的起跑线。
也有人说,985学校的学生自带名校光环,走得绝对会比一般人顺得多。
这些说法都没错,可是却太过片面。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差距的产生,源自于每一次的选择和一点一滴的积累。有人厚积薄发,有人跌入尘埃;有人用经验和视野为自己加持,有人原地踏步,被时代和社会抛弃。
说到底,拼得过时间的人都赢了。
毕业典礼过后,大川搬进了出租屋。尘嚣散尽,大川透过屋子的窗户,看着不远处华丽的东方明珠,忽然觉得一切都恍如一梦。
18岁那年,他不顾家人反对,一个人背上行囊来到上海,内心更多的还是忐忑不安。
4年后的今天,他适应了上海,尚且能够在城市一隅凝视他的梦想和未来。
路还是一个人再走,但冥冥之中,生活已然天翻地覆。
他很年轻,他还有磅礴的野心和脱缰的闯劲。
真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