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报是一款很纯粹的新闻阅读app,所有的新闻内容都是自己记者原创,这一点和其他主流的大众app有很大不同,现在的新闻阅读app很多都是内容采集然后分发,编辑的主要作用是分类筛选。而且在功能的设计上也有不少创新。体验版本:安卓V3.3.2
从上图可以看出好奇心日报的框架和界面,整体的风格是极简的,在主界面你智能看见三个功能区:NEWS,LABS和其他,而其他的入口是左下角的悬浮按钮,这和一般的app将“其他”固定在上或下标签栏有很大区别,毕竟这种悬浮按钮的设置本身就不常见。顶部标签只有两个功能,NEWS很好理解,既然是新闻阅读app,新闻阅读肯定就是主要功能了。
另一个LABS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功能设置,这也是好奇心日报区别于所有其他新闻app的关键功能,在产品的界面图也可以看出好奇心日报对这个功能的看重:整个产品只有两个主要功能,一个是新闻,还有一个就是LABS——好奇心研究所。
LABS,有两个主要分类,一个是投票,一个是“我说”。投票用户点击就可以参与研究,一个“我说”是需要输入图文。投票的选项栏也是图文结构,吸引用户观看和点击,但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是图片大量采用gif格式,只要打开就是自动播放,对于有些很看重流量的用户来说就很不好了,希望在“设置”里加入“自动播放gif”的设置。
整个好奇心日报的新闻阅读页面和LABS详情页,返回按钮都是在左下角,这是方便用户操作的交互体验,不过进入评论页之后返回键又是在左上角了,这有点违背产品整体的交互体验,希望能把返回键都放入统一固定的位置。
LABS另一个是“我说”栏目。“我说”顶部图片banner采用了弹幕式设计,将部分用户的发言流动展示,这种设计充满了活力和动感,当然,如果发表了图文的用户在弹幕上看见了自己的言论,肯定是有惊喜感的。弹幕也是可以点击的,点击之后弹幕会变色,我想这应该是给该条留言点赞吧。“我说”栏目展示不是列表式,而是卡片式的,而且不同的卡片是用不同的颜色展示的,所以整个展示板块就显得很活泼很年轻,这些都是很有创意的设计,可以学习。不过这里留言的排序逻辑是按照点赞数来排的,这使得顶部的赞数越来越多,底部越来越少,致使新发的留言会完全无赞。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到两种措施:一是模仿列表式展示模块,设置最热留言板和最新留言板,这样新的留言和最受欢迎的留言都能顾及;二是在顶部弹幕里滚动播放最新留言,这样如果新留言的用户能及时看见自己的留言,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吧。
LABS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你猜”、测试等等,这些功能都是为了提高用户的粘性和参与度。可以说,LABS是好奇心日报的一个很突出的功能设计,用各种设计刺激然后黏住用户,保持用户和产品的活跃度。但是整个功能的内容设计还是要官方编辑把关的,这一点对运营的要求较高。LABS所有的研究成果最后都会转化成专门的文章展示在NEWS功能区,NEWS也会给LABS做推广,两个主要功能互相贯通,产品逻辑紧凑严密。
NEWS功能是好奇心日报官方记者写的原创文章,从内容来看比较偏向商业和互联网这一块的,所以可以看出好奇心日报的用户群是中高端年轻群体,这群人对新闻的质量有一定的标准。由于都是原创,所以新闻的内容不会很多,新闻更新的时间基本也都固定,这是由产品定位决定的,但是也比较符合用户场景,因为这些人一般不会浪费时间大量刷无聊新闻,只会抽时间看看自己关心的事情。
如上图是其他的基本界面。“其他”入口是在首屏左下角,里面包含了设置、搜索、新闻分类、栏目中心等功能。这一块的体验并不是很好,一,设置、个人中心、栏目中心点和关于我们等功能点击之后会进入相应版块,但是返回的时候是进入首页,这在产品逻辑上是有问题的,产品体验上也很不流畅;二,离线居然不能有任何设置,点击之后会直接离线,我体验的时候是用流量的,当时没有任何提示和暂停,直接离线……在设置区里面也没有任何关于离线的提升和设置,这是很不应该的;三,新闻分类逻辑不清,在新闻分类栏目里,“长文章”、“Top15”、“10个图”、“大公司头条”这些应该是属于专题的类目,却和一般新闻标签栏“商业”、“智能”、“设计”等等混合放在一起,不合理;四,“我的消息”建议放入“个人中心”里,栏目中心里的“我的订阅”也放入“个人中心”比较好。
最后,个人中心希望加入到首屏顶栏,和NEWS、LABS并列,现在看个人订阅和我的喜欢操作太复杂了。这也是考虑的这个产品所面对的用户群,这个群体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有明确的态度和想法,一般都会主动订阅,然后打开app去“我的订阅”查看新闻。
结论:好奇心日报是一款有很多功能创新和内容创新的产品,可取点有很多,但是产品的设计和功能逻辑也有许多需要优化的地方,具体的点上文都有提到。这种专注做新闻的产品已经不多了(好奇心日报没有个人中心,没有社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