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好汉刺配的情节很多,宋江、杨志、卢俊义都上演过刺配千里之外的好戏。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武松与林冲的刺配故事。
武松杀了西门庆与潘金莲,走上了刺配孟州之路。一路上武都头饿了吃肉、渴了喝酒,两个押解公差一个伺候,一个挑行李。
再看另一位刺配沧州的好汉——林冲。因为高太尉的暗杀授意,两个公差一路上非打即骂,还用热水烫伤了林教头的双脚。
两厢对比一下,当街杀人影响极其恶劣的武松被发配时优哉游哉,旅游一般的从阳谷走到孟州,而因“误闯白虎堂”而获刑的林冲,一路上却战战兢兢,几乎天天从鬼门关口路过一样。
同样是刺配,待遇为何如此不同?
武松是位好汉,但却不是什么好人。你看他景阳冈下,小二不卖酒就要骂人;当着街坊邻居的面,把潘金莲挖心砍头;带着人头到狮子楼来战西门庆,把“大官人”打下酒楼,当街斩首。如此血淋淋的场面着实让北宋阳谷县城的吃瓜群众过了把瘾。来到沧州后,又因能力出众被金眼彪施恩看中,黑吃黑干掉了恶霸蒋门神。这一路走来,武松向来是坦坦荡荡,快意恩仇,潇洒之极。
林冲是个好人,却难称好汉。从他隔墙称赞鲁智深武艺出场,妻子被高衙内欺辱、遭遇好友陆迁背叛、买了宝刀误闯白虎节堂、刺配沧州牢城营。每次都像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人,被人陷害,逼着他往坑里走,直到上了梁山。
林教头的家人呢?直到他火并了王伦才想起派人去接妻子,得到的结果却是:
寻到张教头家,闻说娘子被高太尉威逼亲事,自缢身死,以故半载。张教头亦为忧疑,半月之前染患身故。止剩得女使锦儿,已招赘丈夫在家过活。
然后林教头绝了心中挂念,满心惆怅的在梁山上操练兵马。
性格决定命运,好人却总被欺负。
好人对谁都客客气气,能忍则让,绝不惹是生非,却总不怎么有好下场。老实巴交不行,总会有人拣你这位“软柿子”捏;安分守己不成,有人逼得你家破人亡。
反倒是凶神恶煞般的武松,一言不合就亮刀子,却时常有酒有肉,除暴安良之后,吃瓜群众们还要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真是条汉子!
林冲这样的好人,却不怎么会动脑子:陆迁邀他到酒楼喝酒调虎离山,他因为是老朋友,想也不想就随之前去,完全没有考虑到妻子最近正遭遇高衙内骚扰以及陆迁已成高太尉心腹;高太尉听说他买了口宝刀,要他带刀去觐见,他就随着人稀里糊涂的拐到了白虎堂而不自知;刺配沧州之际,他非要留下休书,以免自己回不来耽误了妻子终身,但却不想自己走后,一家老小再无人庇护;一路上董超薛霸处处为难,他却任打任骂、逆来顺受,只因为自己是戴罪之身,不敢得罪公差。
林教头性格的弱点在于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周围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人陷害而获罪,戴上了枷锁就真的以一位囚犯自居。然后就脑子不转的任人摆布,直到被逼上梁山。
我一直觉得“逼上梁山”四个字,真的是为林教头量身定做的。
直到晁盖等人上山,在吴用的撩拨之下,“好人”林教头才终于为自己做了回主,当了回“好汉”:
林冲杀了王伦,手拿尖刀,指着众人,说道:“我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他日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
我们的武都头呢?自始至终都有自己对忠义恩仇的价值评判,爱憎分明:宋江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就认宋江做大哥;大嫂主动投怀送报,他义字当头坚决拒绝;出差归来亲哥哥变成了桌上的牌位,他冷静的寻找证人证物为大哥伸冤;在得不到官府支持时,毅然选择自己报仇后自首认罪;十字坡上,面对热情的有点过分的孙二娘,他保持警惕才没有阴沟里翻船;进了牢城营,面对狱官的勒索,他也吃软不吃硬:
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
正因为“好汉”武松时刻都保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对既定的规矩、别人的态度都有自己的评判,敢爱敢恨、坦坦荡荡,才有了我们心中的“山东好汉武二郎”。
试把武松与林冲的位置换一换,武松得了宝刀被陷害,必定是血溅东京汴梁城。而林教头来到景阳冈前,看到小二拿出的公文告示:单独行人不得过岗。就会老实的住下,等集齐二三十人再过。那只吊睛白额大虫算是躲过了一劫,也就不会有打虎英雄之名流传后世了。
不动脑子随大流很容易,别人说什么就干什么,别人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法不责众嘛,风险很小,除非命运特别关照你。林教头如果没有遇到高衙内,肯定会像岳父张教头一样,在东京汴梁了却一生,闲来舞枪弄棒,难有惊人之举。
而保持自己的评判很多时候会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枪打出头鸟,风险很大。武松保持自己的格局同时,也承受着砍头挨打的风险。但成王败寇,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得到的风景肯定要好过碌碌无为的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