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理解别人之前先要理解自己。也许我们本无恶意,但我们时常带给这个世界一些痛苦。这些痛苦不是源自我们本心,而是没有采取恰当的方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随时都可以挽回我们带来的痛苦,这是很值得高兴的。
二、
“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我们说的话不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而是用来与他人建立连接。
三、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待定。
四、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评价别人是一种需求的不满足,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对父母的冷淡一样,需要用爱来填补不安全感。比较是内心的自卑感,其实不是我们自卑,是我们的想法令我们自卑。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则是逃离内心的被关注和自卑感的直接表现。
五、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
评价他人是因为我们缺少爱。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爱和被爱。
六、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评价他人的动机是因为我们需要。关注我们的需要更能感受到爱。
七、
“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此时,我们就会说: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评价是因为我们需要。如果我们关注于表达需要,评价就变得毫无意义。
八、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
他是一个不爱表达的人、她缺乏安全感、你很内向,这都是我曾经说过的话。把沟通引向暴力才是我不安的原因。用心感受对方才能让我的内心更加从容。
九、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只能、我不得不、别人让我、这就是生活、职业要求,这些都让我们变成了自己的影子。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人生的选择。
十、“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事实和观点是两件事。事实是事实,观点是我们内心的需要。
十一、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分类和评判是在用观点表达事实,是在提倡暴力。
十二、
“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十三、
“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
不表达或隐忍不是非暴力沟通。清楚的表达需求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爱。
十四、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表达感受和需要也很重要。
十五、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认为自己犯了错,指责,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我们在说不中听的话,请感受一下自己内心的需要。如果我们在听不中听的话,请感受他人的需要。自责和指责是在做分类和评价。
十六、
“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真实的案例:无论我处在多么不安的状态,他人直接表达的真实的需要我都会仔细聆听和体会。我还需要学习如何直接表达真实的需要。
十七、
“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面目可憎,生活的主人。”
想办法让他人快乐、想到自己很憋屈而感到恼怒、表达自己且关心他人。世界上没有好人和坏人,包括我们自己。
十八、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我所面临的问题是:由于过去我时长暴力式沟通,他人不敢给与我反馈。我需要做的就是,表达我的感受和需要,耐心的等待,仔细的聆听。
十九、
“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真实的案例是:我的朋友告诉我,他时常误解我的关心,觉得我在指责。因为我总是指责他。
二十、
“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感受他人的需要才是沟通的桥梁。
二十一、
“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是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根据我的定义,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
命令和请求的区别就是:他人的拒绝会不会让我们思考他人的需要。
二十二、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
当我们在听说他人的痛苦我们提出建议或安慰时,我们已经用了自己的价值观做了评价。我们要做的就是聆听和感受。
二十三、
“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二十四、
“不当的倾听: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辩解,纠正。”
还有一种倾听:因不知该说什么而选择沉默。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不适当的倾听。合适的方法是:聆听并表达感受。
二十五、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
分析是一种错误的感受爱的方式,因为分析的结果是评判。
二十六、
“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词语。”
曾经为了加快表达的速度,还把“可是你”缩减成了“可你”。对方生气,正是体会对方需要的时候。
二十七、
“倾听亲人也许极为困难。”
那也要尽力去倾听。
二十八、
“说的人更希望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当我停不下来的时候,我真的希望“打断我”,然后告诉我“我明白你的不安”。
二十九、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自责是对自己的评价,把暴力付诸于自己。应该多问问自己想要什么。
三十、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了解自己的需要->满足自己的需要
三十一
“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情绪,但不再生气。”
真实的情况是,我从未动过气,但他人表达过他们觉得我在生气。他人需要被尊重。
三十二、
“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要,而不纠缠于他们的想法,我的生活将会变得愉快得多。”
感受和需要与价值观无关。
三十三、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不需要做任何评价,专注于满足需要。
三十四、
“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我的状态总是起伏不定,因为我总是试图分析当前的状况。我需要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