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那一年似乎整个中国不太平静。李自成决定将他的皇宫由西安迁至北京;被明朝叛将吴三桂放入关的满清贵族蠢蠢欲动,大有窥窃华夏之意;张献忠几乎同时自立于四川,一国四帝之局面实属历史罕见。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明思/毅宗崇祯帝回天无力,在流寇入主京城之前,杀光妻女后自缢于煤/景山歪脖子树,太监王承恩陪同殉国,至此太祖洪武帝朱元璋建立的、国祚276年(1368-1644年)的大明帝国宣告落幕。
朱氏宗室流亡南方依托长江天堑组建流亡政府——南明。奸臣马士英、阮大铖摒弃年长且贤明的潞王朱常淓,火速拥立“七不可”的福王朱由崧,定年号“弘光”,排挤忠臣,掌控朝政。弘光偏安小朝廷承继了前朝党争内斗的传统,“相公止爱钱,皇帝但吃酒”,此些注定了弘光朝必定短命。朝廷曾一度寄希望于入关的满清外族平定李闯之乱,报国仇,雪前耻。鞑虏志在天下,势在必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屋漏偏逢连夜雨,南侵之际,不得志的南廷将领左良玉以“清君侧”之名义东向称兵,朱由崧不久身死国亡,国祚一年的南明第一小朝廷就此覆灭。
矛盾和斗争从来都不是固定的。时而在南明军与清军之间;时而是清军与农民军;时而南明军与农民军;偶尔时候南明军联合清军剿灭起义军或起义军之间(大西军与大顺军),到最后演化为农民军联合南明军抵抗清军的入侵,阶段斗争上升为民族斗争使然,剃发易服是包括地主阶级在内所有汉族人民所不能接受的,满清企图在全国范围内杀人屠城以达到威慑作用,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三月”,所谓大西国(大顺帝)八大王张献忠屠川纯粹是爱新觉罗氏所为,后嫁祸他人而已。朝代嬗变之际,永远最不可或缺的是汉奸,同样也是诸如左懋第、史可法、阎应元、张煌言、李定国等民族英雄层出不穷的年代。
弘光政权之后,浙东子民拥立鲁王朱以海,称监国(未称帝),鲁监国政权领地狭小,部队支派众多,独立性强,难以形成统一领导核心,朱以海并未能真正指挥得了,这就注定该政权非常脆弱,方国安叛变,朱以海遁海。几乎同时并存的是郑氏在福建拥立的唐王朱聿键的隆武政权,隆武帝就算再英才大略,胸怀大志,却寄人篱下,处处受制于人。闽浙两王本应同仇敌忾、同心戮力抵抗外族、光复社稷,却为争夺正朔大打出手,干出让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闽地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同样也制肘着朱聿键难以有所作为。
历史上从来没有像郑芝龙那样,老子教儿子做汉奸的,郑成功便是儿子教老子做人的典范,儿子老子分道扬镳,形同陌路。实权人物郑芝龙的叛变,寓意着隆武帝的覆亡。朱聿键殉国后,弟袭唐王位(嗣唐王)及群臣南下广州,并被拥立为绍武帝,月余旋即被叛将李成栋杀死,绍武政权结束。
与绍武朝同时出现的南明政权是,瞿式耜拥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成立的永历政权,永历帝曾一度占据过几乎整个南中国,却也数度远播,成为“逃亡天子”,最终由李定国护送逃亡缅甸,缅甸王终受清国所迫,执送朱由榔,叛将、平西王吴三桂弑杀皇帝,李定国兵将终生盘踞缅北抗争不止,子嗣至今。
(关于定武帝朱本铉和安东王朱盛浓政权的事迹,史学尚无定论)
早在郑芝龙降清之时,受封“国姓爷”的郑成功誓死反清,大有克复南京之意,风光时用大炮轰死顺治,当地盘局限于金、厦之背时,郑成功则想到退守宝岛台湾,抗清的民族英雄升级为收复故土御侮的民族英雄,明郑政权(此处不用延平郡王政权)建立,历经子孙郑经、郑克塽共三代,于天花康麻子执政年间,由施琅攻灭。
当爱新觉罗•玄烨决定削弱汉族军阀势力的时候,陕西的王辅臣、云南的吴三桂、福建的耿精忠和广东的尚可喜如坐针毡,南方三藩与北方一藩达成某种协议——共同推翻清廷。平西王一度曾以“反清复明”的名义自号都招讨天下兵马大元帅而于湖南衡阳继位于周昭武帝,只是像他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又有谁再会相信他了,结局注定失败,而陕西王早前便已摆平,三藩逐定。
满清自认以正统主中国,自此为止可以国泰民国,他们自诩的所谓“康雍乾盛世”不过吹嘘,他们依旧需要依靠文字狱来禁锢人民的思想。终清一朝,汉人的反抗从未停歇,即便是普遍被认为是最仁德的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也曾数度险些丧命于刺杀,天理教林清更是一度攻入皇宫。后期,英法以鸦片叩开中国南大门,鞑清的反抗侵略之能力与当初入关天壤之别,八旗子弟无不认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