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越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爱好,需要有一个专长,能做出一些极致美好的东西,错过了学音乐,错过了学舞蹈,错过了成为电视台主持人的机会,于是现在能想到的,好像只有写作。不管什么时候开始,只要下足了功夫就能写出好的让人喜爱的东西。而且,文字能够流传后代,听上去很高大上了。尤其是回顾自己以前的只言片语,惊喜地找回了很多有意思的记忆,倘若不是文字,童年时代,青年时代经历过的那些事情真的慢慢要遗失了。
但是真的开始写作,又常常无从下手,对一件事情有很多看法,出于懒惰的天性,先去网上查看网友的评论,然后看到别人写的周密严谨的评论,瞬间丧失了自己动手的勇气,待到终于鼓足勇气去发表一下看法的时候,又需要各种素材佐证,搜索来又发现自己对这些文字证据的驾驭能力不足,更不知道如何下手了。直到看到三毛给一位中学生关于“如何开始写作”的回答。
"三毛阿姨:
您好,我是位十六岁的高中生,不知称谓您为"阿姨",是否会太老?我很喜欢您的作品,文章亲切,平易近人。我本身也很喜欢写作,闲暇时便尝试"爬格子"。可是在写作过程中,我遇到困难了。那就是常常无法用最适当的文辞来表现我内心所感受的,因此常觉得自己腹笥甚窘。虽然,我也常买些书籍回来阅读,藉以充实自己,但还是无法吸取其中的精髓,我常为这问题困扰。所以想请您帮我解决好吗?谢谢!祝安康
郭芳廷敬上
芳廷好孩子:
你才十六岁,来信一句也不抱怨人生,只说喜欢写作,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因为我所收到的来信,大半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的怨叹信,看了很使人灰心。
写作其实一点也不难,一开始的时候,尽可能踏踏实实的用字,不要写那种独白式的文体,写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所体验、所感动的真实人生。初写稿,写些实在的散文体故事,避掉个人内心复杂的感受--因为那样写,便需要功力,毕竟虚的东西难写。从故事开始试,人物最好不要一次出来太多,免得难以周全的在笔下刻划他们。写作,便如建筑,结构是一个部份,建材是另一部分,外观又是一个部分,缺一不可。这也就是肌理,文理和神理三个写作的基本要素,而这其中,都是生命。
再说,所谓写作,事实上脱不了一个"酿"字,心中有所感、有所动的题材,不要急着就伏案,急不得;将材料放在脑子里慢慢用时间和思想去酝酿它,自己反反复复的在心中将文章编织,等到时机成熟了,不写都不成,这就是一般人所谓的灵感来了,出来必然不会太坏。
一般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心急,酿的时间不够,那么即使涂涂改改总也难以使自己满意。
多看好书固然是好事,可是看见他人写得如此深刻而自己不能,也是会丧胆的。例如我自己,便真的丧胆,,越看越不敢写,不过,我情愿不写,也舍不得不看好书。
你的年轻和兴趣,就是写作最大的本钱,很可惜我们只是纸上笔谈,无法交换更多的心得。谢谢你的来信。三毛上"
虽然自己年纪不小,也经历过诸多作文考试,但是真正的直抒胸臆的文章上,自己还是个初学者,也像三毛说的那样,太过心急,以为写几篇文章就能小有名气,就能让人喜爱,但是缺少训练,短于感悟,还是个庸才,终究不可能一击必中。感觉起来很就好像绘画,达芬奇从画鸡蛋开始(据说大误),印象派的大师早期的作品无不中规中矩。艺术相通,写作应当也和绘画一样,先经历时间和手法的磨砺,才能逐渐从心所欲,将内心的款款深情,或光怪陆离表达出来。
于我,先做好本职工作,把写作当做对生活的记录,多年以后回头看来,还能够认出自己就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