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小D,如今在省会城市修小学教育。16年10月,他找我聊天,告诉我摆在他面前有三条路:出国交流,考研和教师招考。他不太知道自己该选哪一条坚持下去。
这三条出路听上去都不错啊,在我看来,完全可以先去出国交流,回来之后考研,大四毕业的时候再准备教师招考呀。我不知道冲突在哪里。
“在大学的时候可以走出去看看的机会不多,我也很想把握住。但你知道的,我英语不好,虽然对方学校要求的分数不高,我还是怕过不了托福那一关”,从聊天里我察觉到,小D是想要参加交流项目的。
次年三月份才要选拔交流的同学,从暑假开始认真准备托福,其实并不是没有可能拿到一个像样的分数。但他害怕自己不行,怕到都不敢开始。同时,他还对去了美国之后,不能融入那个语言环境充满担忧。
“既然没有信心通过选拔,那不去也罢,准备考研也行啊。现在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妥妥的”,我知道小D一直对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够满意,他曾经和我说过想要考某个985高校的心理学研究生。我也知道有很多人就是通过考研这个跳板,成功为自己的简历增色。
“可是真的很难吧,985欸,我真怕到时候没考上,这一年的努力可就真是白费了……”
我告诉小D,考研是除了高考之外唯一不参考你的背景,纯粹看分数的,相对公平的考试了。竞争一定是激烈的,压力也一定会有,但就是在这样的现实之下,身边二本跨985的都比比皆是,“三跨”(跨地区,跨学校,跨专业)成功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那天小D就去找了一个跨考的培训机构咨询。几天后他来告诉我,他还是决定要好好准备,考一次托福,已经报好名了,就在二月的最后一周。不管结果怎样,他要拼拼看。通过咨询也得到了一些考研的资料,等忙完托福也会着手考研,两手准备。
我非常开心小D终于确定方向,瞄准了目标,还能如此上进。
也始终相信一个想要开始对自己狠一点的人,是真的可以搞出点事情来的。
之后的几个月,他时不时的会给我发张在图书馆的照片,我若恰好在图书馆,便回一张同款。
但,故事并没有按照想象的发展。
今年2月,开学前一天。小D在微信找到我,他说他马上要考托福了,但是一个寒假下来,能力没有任何提升。他说他经常静不下心复习,刷题的时候一遇到“惨败”就担心起自己掌握不好基础的交流能力。但他还是说了一句“这个寒假我快被英语虐死了!”
真的是英语虐了他吗?恐怕是被自己的心魔吧。
“四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你告诉我你什么也没做?你告诉我你好像已经不那么排斥毕业就做小学老师了,要么你就安心准备毕业那年六月份的教师招考?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懒人,不懒的人。你的人生别人做不了主,但不管你准备做什么,选择了一条路,麻烦你认真对待”
笑话!事后自怨自艾又有什么用?
他都不知道我还好几次想象过,图书馆里他旁若无人静心学习的模样;想过他成功拿下托福时五官笑在一起的幸福的表情;甚至想过很久以后他真的成为教育工作者时,对自己学生自吹自擂的样子,骄傲又明媚。
那一刻,我觉得一直以来无比相信他会坚持到最后的自己,活像个傻逼。
那之后我还没关注过他的近况。现在应该考完托福了吧,也不知道一切是不是顺利。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学姐小H,当时她的基础也不算太好。她告诉我,面对外派的项目时,恨不得把每分钟掰成两份,口语不好就成天抓着外教;词汇量不够就每天闲暇时间都捧着手机在斩词;明明听BBC慢速都很吃力,却雷打不动的在上下学的路上塞着耳机,嘴里念念有词。哪怕是在实习的时候,她也从来没有落下过自己的学习安排。
她后来雅思拿了7.5分,也许对于很多大牛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但你不知道为了这个小数,她起早贪黑了多久。外派回来之后她在500强外企工作,已经做到了客户经理。现在的她也丝毫没有松懈,总想着抓紧积累资本,在合适的年纪可以担负起自己的梦想。
我们身边真的不乏聪明的人,他们往往不熬夜就可以拿满绩;也不乏家境优渥的人,他们往往不用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拿下家族企业里的高管职位;更不乏天生丽质的人,他们带着一身基因就能在这个看脸的社会里多一条出路。
我们拼尽全力才能到达的高度,可能只是有些人的起点。
可是,那又怎样呢?
我们不够聪明,不够多金,不够丽质,难道我们拼命也不可以吗?
综艺一姐谢娜曾在自白的时候说:“我好像从来都算不上幸运,因为我从来都没有轻易得到过什么。我的每一次‘得到’,都一定是自己付出了千万份的努力换来的”。我很喜欢她,正是因为她说这话时,眼里藏不住的坚毅。
但事实上,这世上的事能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已经很幸运了。
很多人说她疯疯癫癫没有内涵上不了台面。可是,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们这些没有在生活中真正接触过她的这些人,哪有权利去评说呢?
在New Balance的广告里,Papi酱说:“其实,我不总是个搞笑的人,今天的我肯定不是十二年前我想成为的那个我,但正是十二年来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让我活成了今天的样子。我只是坚持,坚持给自己暗示,不放弃,在最无趣无力的日子”。
我们的骨子里,一定都住着一个“未来的自己”,他就是我们理想状态下,该活成的样子。只是,现实往往不够理想,又有多少人能按照自己既定的模样生长呢?谁又知道。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今后我们成为怎样的自己,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至少要是“自己能接受的样子”,而不是曾经“最厌恶的样子”。
既然如此,又何必因为害怕远方太远,一眼望不到尽头,而止步不前呢?
我常常会问身边的人一个问题:“我有一台时光机,你敢和我去看看远方的自己吗?”回答我。
其实每个人一定都对未来充满好奇,但真正敢直视未来那个自己的人,实际上要少得多。可能因为现实的不确定性,总让人在要面对未来那个自己的时候,产生迟疑。
我们一定也曾像小D一样,一想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理想结果”,便无法自拔地开始杞人忧天。但事实上,除了无数种“不理想”的结果外,我们常常忽略了未来也有可能是明媚开阔的康庄大道。就算此刻你我仍旧迷茫,也应该坚持过好当下这一秒,因为只有这一秒行动的自己,才有能力改变明天。
远方再远,我们也总会抵达,只不过是不知道会以怎样的姿态。
微博上,有位朋友把三年前和三年后的证件照拼在一起,配文表示:对下一个三年的自己充满期待。
她是我的一个朋友。是我认识的人中,少数几个能够有条不紊地把控未来的人。一旦心中有了那个想法,还总是会坚定不移地前进。我是很佩服这样的人的,对于过去他们从来没有过遗憾,提及未来也从不会惊慌。
我们不必去绞尽脑汁思考,为什么有些人做什么都能成功,想要什么都能心想事成。不过是因为我们没有见过人家玩命的样子而已。哪有什么成功是捡来的?
可是转念一想,世俗对“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是功成名就?还是腰缠万贯?
谁又知道。所以啊,我们只管去做,坚持下去,不留遗憾就是成功,没有尽力就是失败。
田艺苗在《旅人》里这样写道:一个远行的人要寻找什么呢?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寻找,张望,直到最后,寻找成了他的命运。
下一秒,远方,到底怎样,谁能预见?
所以,不如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来不及认真的年轻过,就认真的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