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卑与超越》读记
在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入口处门柱上,铭刻着“认识你自己”这一神谕,可见,认识自己这一真理比我们所认知到的更加深远。可以说,认识自己是一切智慧的源头,也是大多数烦恼与问题的终极解决方式。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这本《自卑与超越》,以涵盖广泛的知识面、系统清晰的知识体系,呈现了一场丰盛的心理学盛筵;同时以深入浅出的笔法、通俗易懂的用语,为心理学小白初步认知自我打开了一扇窗。在阅读中,通过对下述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我们可以对自己形成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认知。
(1)人生中的问题及对人生意义的认知阿德勒将本书要谈论的问题划分为互相关联、有序发展的十二个章节内容,并将人生遇到的所有问题归结为职业、社会合作、亲密关系三大问题,揭示“人生意义”是相对真理,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并且每个人的答案和他对人生三大问题的解答密切关联。一个人往往难以准确描述自己认为的人生意义,然而人的行为举止永远受到人生意义的制约,因此通过分析其生活风格,我们往往可以对这一问题获得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阿德勒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意义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意义是绝对错误的,我们认知的人生意义往往介于这两者之间。另外,阿德勒提出了“尽可能正确”的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生意义是对他人有意义,且有所贡献。
(2)自卑情结与追求优越感阿德勒提出,每个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自卑情结,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且深信自己无法解决时,就会出现自卑情结。当然,怀有自卑感并非表明精神不健全,重要的是我们是因自卑而不断激励自己,还是因自卑而畏缩不前。可以说,自卑是促进人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追求乃至不停歇的奋斗,都是为了克服自卑感,而这一行为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力求获得优越感。很多时候,一个人自觉比其他人更加优越,正是他面对内心巨大的自卑情结所采取的应对机制。
(3)最初记忆与梦最初记忆、梦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的生活风格及其对人生意义的定义,即使这最初记忆并非实际上的“最初记忆”,甚至并非真实,但一个人选择了这段记忆,正是在他内心主导之下完成的。我们在梦中遵从着和现实生活相同的生活风格,保持同样的人生意义设定,只是梦中受到的限制远少于现实生活,因此有时梦更能反应人内心的真正渴望。
(4)长子地位的形成长子在家庭中往往是威严最高、最有发言权的,这在古代中国尤其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长子是和父母直接接触,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成人的思维模式,因此更显成熟;另一方面,当家中有了更小的孩子后,长子于弟妹往往承担着“老师”的职责,同时父母也要求其担负其“老师”的角色,而弟妹直接接触的是比他们大的孩子,对成人的思维方式接触要少于长子。
(5)失败者的问题所在很多失败者(包括罪犯)设定的人生目标和其他人并无不同,但其实现目标的方式却和常人的选择不同。很多生活中的失败者是器官缺陷儿童、受宠儿童、被忽视的儿童。其中,受宠儿童不满于自己不再是关注的中心,或者遭受一定挫折之后容易一蹶不振,因此他们比一般儿童更易在生活中出现问题。
(6)爱情与婚姻在童话故事、网络小说、电视剧等一贯采取的“大团圆”式结局的影响下,我们日渐对爱情充满更多幻想和期待,同时认为婚姻是最终的圆满,是故事的结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并非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步入婚姻,并不意味着生活问题的终点,而是人生的另一个新的起点。
总而言之,在不同年龄阶段,我们每个人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经常反思,不断加深对自我的认知,逐步调节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认知,努力完善自我性格及生活风格,同时在克服自卑、追求优越中不断进取,在和他人的联系中做对全人类有益的事,从而收获一个不留遗憾、辉煌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