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板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到:年轻人好好努力,未来可期。
我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机场的广播响起,距离登机还有15分钟,旅客们像沙丁鱼群一样拥挤地走进安检通道。金老板也晃晃悠悠的提着他的皮箱往里面挤去。
往前走了两步,又像想起来什么似的,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本书,扔向了我。
我慌忙接过,金老板正像他有钱时那样微微仰着下巴盯着我——
书写完了,留着看看吧。
他说道,然后,他就流进了那拥挤的人群里。
还记得我第一次见到金老板的时候,他正坐在展台上。
展会后的会场里一片狼藉,三三两两的人正四散而去。我那时在会场当翻译,客户走后,正无聊的闲逛。
远远的就看到,一个瘦高个的男人坐在展台边,看上去很年轻,若不是稀疏的胡子,看着还有点娃娃脸。
我以为他也是个打工的学生,于是就凑过去打招呼。有一搭没一搭的就聊了起来。
我跟他吐槽刚刚那个老板给的活多钱少,目不识丁却有远大抱负,一身西装包不住骨子里的中国味儿却还想装假洋鬼子
他笑说我也太过刻薄了些。
我说这算啥,太没见识了,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优秀的企业一定要善待人才,要给优秀的人体面的生活。
等我有了钱,我会在莱茵河畔,科隆市中心建一座大楼。百米的玻璃幕墙,前院是植物园,后面是海洋馆,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在其中工作,我负责为他们调制世界上最好的咖啡。那时候的我早已功成名就,青史留名。
他问我,为啥这么有钱还要给人泡咖啡。
我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回答道,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也要给年轻人一点机会嘛!
他仰着头,微笑着看着我,眯着眼睛,一副慵懒的样子。
这时候,旁边一个小姑娘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抱怨:“金总,您怎么在这啊”
我一脸疑惑的看着他,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到,小伙子好好努力啊,等着去你的植物园工作。
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走掉了。
我一脸懵逼,再抬头看看忙碌的收拾着的姑娘,和展台上的名字,上面正写了五个大字:生易——金有有。
生易——德国地区最好的供求信息公司。
掉在地上的传单上这么写着。
弄了半天,原来是别人戏耍我。一想起刚刚吹的牛逼,甚至还有点不好意思。
回去以后,我也只当这是一次小小的意外。
没想到,没过几天,就又一次遇到了那个男人。
那时候我正在餐馆打工当跑堂,正忙的焦头烂额。天气热,手上出汗,盘子因此滑到了地上,菜洒了一地。老板骂骂咧咧地过来,催着我收拾烂摊子。他一个人走进来,我的老板忙过去招呼,我看见他跟我老板客气了几句,又朝我指了两下。
我老板点了点头,示意我过去。我万万不情愿在如此狼狈的时候见到他,只得硬着头皮走过去,我老板说到,金总想请你吃个饭,快去吧
我有点手足无措,倒不是觉得受宠若惊,只是无功不受禄。他一把搂住我,说,别客气,一起吃点饭嘛
我和他坐在边上的四人桌上,不一会儿,就来了八个大菜,两瓶啤酒。
看我有些拘束,他夹了块鱼肉给我,我自小长在海边,本是不愿意吃这里内陆不新鲜的鱼的,又不便拒绝,就尝了一口,没想到却鲜美无比。
他很满足于我的惊讶表情,自顾自的说到,尝到了吧,这就是有钱的滋味。
“人啊,在面对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的时候,都会展现出他们美好的一面,想要借助这种美好的表现来获得一些东西。在你有资源的时候,别人都耐心又友善,这是这个社会美好的一面,而越是你困难的时候,你越是能见到人心的冷漠。”
我也只是赔笑,心中却不以为然,只是笑盈盈的说道:
我生病时,老板会给我煮三黄鸡吃。
他闻言睁大眼睛看着我,欲言又止,略嫌没趣的摆了摆手,说道,不跟你这小孩扯,吃饭!
那次之后,我又在饭馆里打了几个月的工,家里一直让我去大城市找份正经工作,我东找西找,终于在亚琛的一家报社里找到了一个编辑的工作。
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金老板要写一本书的消息。
那时整恰逢中美贸易战,金老板借着这个风头逆势而起。欧洲和中国的封闭给了金老板更多的机会,让金老板的生易(让生意越做越容易,简称生易,真是简单易懂的命名)越做越大。金老板一掷千金,广纳一堆文人,让他们写书作画。
跟主编去一家赌场暗访的时候,我又一次见到了金老板。
金老板站在赌桌旁,面前的筹码堆得像一座小山。他正赌的得意,一眼瞟见了我,就喊我过去。看着我身上穿着整整齐齐,斯斯文文的带着个眼镜。他半醉半醒的说到
小孩儿,出息了啊,现在也成文化人了。
我不愿意拂他的面子,也不愿意在主编面前显得我和这种老板有什么交集,就只是陪着笑点了点头。
也许是看出了我眼中的不屑,他自嘲地笑笑,问道,小孩儿,现在看不上我这土老板儿了?
主编拽着我就走,事后告诫我,少跟这种人接触。
那之后我才知道,金有有金老板远不是我平时见到的儒雅随和的形象。
在报社工作的那几年,金老板的传闻始终不断。
有的消息说他成功投资了一家新兴企业,身家狅涨百倍。他买下了科隆的一个写字楼,让德国城市里第一次出现了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大厦。
我还去看过那大厦。
生易大厦四个汉字就那样张狂的矗立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路过的德国人眼中都是不解的目光。
与这样的传奇人物一起吃过饭,也算是我人生中的趣事一件。
几年过去,我也有了老婆孩子,在一个普通的小镇里经营自己的书店。
就是一个普通的早晨。
我看到那瘦高个站在我书店的门口,正在看我的橱窗,胡子拉碴,有些憔悴。见我出来,他拉着我,说要带我去科隆,我没有多问,将书店的事交给老婆,就随他出去。
他一路向东,开了三个小时,一路上给我讲了他后面的故事。
说起来,那真是个普通的故事。
我跟着他一路到了那座大厦旁,我看到有几个工人正在为大楼更换招牌。
生易大厦这四个大字从空中被扔了下来,留在地上,只剩一堆破铜烂铁。
他要我送他去机场,我没有拒绝。
昨天晚上,我翻开了那本书。
我一边翻看,一边不禁回想着生易的故事。一个商业帝国的兴起,无法衡量的价值,和无法估计的努力都因小小的一念之差便付之东流。
几年以后,估计谁也不会记得曾经在科隆的街头矗立着一座写着汉字的大厦。
在这幕我亲眼见证的巨大悲剧里,我忍不住颤抖,好像抓住了什么不得了东西的痕迹,却又一无所获般空虚。
在这座庞大商业帝国的遗迹里,我用力的呼吸,想要多少找回一点遗留的空气。
但剩下的只有灰尘,和无数声已经消逝的叹息。
壁炉的木柴噼啪的响了一声,将我从思虑中唤醒。
我读完了它的最后一页,将它合上,放回到书架的一角。
无论如何,这可真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