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古典老师的书《跃迁》发现鸡血满满,后来又看了豆瓣上“码字者”书评我发现我对书籍的理解还真的是不够。
比如当古典老师举例,
“2000年优秀的人,都进了外企和四大;土鳖都去了中关村;
2005年优秀的人,都去了诺基亚微软;土鳖都去了阿里;
2010年优秀的人,都出国留学了;土鳖都留在了BAT;
2015年优秀的人,去了BAT;谁是那群幸运的土鳖呢?”
2010年BAT的校招基本也是在985、211高校进行。
最后做出的总结是虽然不够优秀但是找到了风口抓住了机遇,但是实际上当人们身处某一时期的时候,是很难察觉出来的。
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有辩证思考,不然只听作者说的,真的是要后悔死,即使知道了这些作用也不大反而可能让你更着急的去找风口、对现在做的事情的不满不喜欢现在的工作。
“如果把个人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而带来的渐进式进步叫作自我迭代(第一阶段的储备);利用科技、社会系统的能量,快速跳跃式升级,叫做自我跃进。(第二阶段的发力)”
我还处在第一阶段,而且第二阶段也不是我能控制的。
努力和选择哪个更重要?
解决方案:阶段性的侧重点,一段时间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遇到瓶颈时,再走出来与高手交流、与他人交流,最后形成自己的判断。
起步和转型阶段,如果连勤奋,连专注都丢掉了,也是蛮可怕的。
如果大家想现在就有收获,一定要去寻找古典老师这些知识背后的源头,他是如何这么厉害的?
职业规划,如何学习,思考、决策、问题解决、教练技术、幂律法则、头部效应等,每个模块都是一个专题都有不少好书比如职业规划领域他的第二本书《你的生命有生命可能》+现实(家庭、学校、工作)的结合思考;如何学习,《学习之道》画小圆、《刻意练习》;思考与决策,《思考快与慢》(系统一直觉,系统二理性慢懒但是有效)、《决策与判断》(期望理论模型赌博时赢了就会保守,输了就会激进冒险;掉1000块(痛苦)比捡到1000块(快乐)程度更深)、《第五项修炼》。这样收获会很大,也是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里提到的跨学科知识,数学、心理学、微观经济学等跨学科组合。
这本书适合半高手阅读,不适合小白阅读。《跃迁》这本书更适合半个高手看,有更多相似的经历能和书中的理论相互验证,收获也自然更多。至于真正的高手,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看看也就多一种思路。其他人的话,还是先积累吧
二八法则、头部效应(做第一名),如何学习,系统思考。“说实在的,当你置身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想要援用一些规则的时候,你也会发现越通用的规则离题越远”(摘自《如何阅读一本书》191页)
当人们做成一件事后,回头去归因会有很多种迹象能佐证。真实的情况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误打误撞,心理学有个幸存者偏差。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理财、时间管理、
懂得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