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主要构成细胞是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连接,靠的是神经突触。有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神经是有可塑性的,也就是大脑是具有可塑性的。
在小孩子0-3岁时,大脑的神经突触会急速增加,到两岁时达到峰值,甚至比成人还多。
但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用的很少的神经元会丧失突触,这个专业术语叫“突触削减”。这个削减在少儿和青少年期大约要到40%,非常惊人。而在过程中经常被刺激的突触则会被加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进废退”。
也就是说,经常给予特定的神经刺激,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塑造大脑。下图是一位教授的研究成果,红色线是大脑的可塑性,蓝色线是塑造大脑所需的刺激量,大约在30岁左右,两条线开始交叉出现反向走势。这也就是为什么年龄越大要重启某项功能就要花费越多精力的原因。
(来自Charles Nelson教授的研究)
这些脑科学的研究给了我们两方面启示:
- 关于育儿
有人做过研究,挑选两组3-4岁的小孩做对比试验,一组的家长有科学家教他们采用各种设计的刺激方法,另一组没有。测试11周后,发现有刺激组的智商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家长不能像科学家那样精确测试智商,但是至少可以认知到,亲子阅读、手指游戏、拼图游戏此类种种都是有用的,它们都在刺激不同的神经元,家长需要坚持地做下去,持续地制造刺激。
- 关于成人学习
看了上面的第二张图,也许有些人会有些灰心,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张图是平均水平,每个人的状态会有很大的不同。是不是40岁、50岁就无法改变了?这张图其实恰恰告诉我们年纪再大也是可塑的,只要你的刺激量是足够的。
另外,大脑的年龄状态与生理的年龄状态也未必相同,按照神经元的工作原理,我们只要多思考,多给神经刺激,就能保持大脑的活力,这可绝对是振奋人心的。
脑科学再一次印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理,祝每位终身学习者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