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打卡的第5天,读到因材施教。今天的来源中看到了孔子。
因材施教怎么来的?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因材施教?怎样实施因材施教的理念?
第一,怎么来的?源头:经验型施教侧重社会需要;发展:精细化施教逐渐考量个人需求;施教:科学化识才满足个性发展。
第二,如何理解?关键:明确“材”的实质是差异与多元;方式:理解“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准则:人的个性发展与教育公平。
第三,怎样实施?学校层面:利用技术优势辅助规模化因材施教;课堂层面:推进“异学习”。
细看其中论述,均有首先、其次、最后的论点支撑。
为什么要记录?记录的价值何在?记录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为什么要记录?原因:记录学习点滴、记录所思所想。
第二,价值何在?因材施教,更多的用于学校,其实也可以用于目前在做的成人教育。不同的人对于目前的工作怀着不一样的心态,使得方法亦因不同。
首先:完成任务型。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开展工作,应教之如何撞?
其次:个人成长型。抱着有一天能名利双收的态度开展工作,应教之怎么撞?
最后:师生齐成长型。抱着你的成长我们一起见证的态度开展工作,会自主探究如何撞和怎么撞,并明白“撞钟”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记录的作用。记录的过程除了记录还包括反思、包括梳理、包括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