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结识两位心理学专业的朋友,在她们取名为“三页书”的咖啡馆里,一起分享了几个充实开心的周末午后阅读时光。从心理学书籍到林清玄散文,再到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了几种类型的书。原想着文学类的书读起来不像散文那样直白,不容易进入角色。尤其是国外的作品,往往开场铺垫有点枯燥。不过一字一句读出来,比自己一扫而过感受更直接、细腻。
《月亮与六便士》小说男主角叫思特里克兰德,他是伦敦一个普通的股票经纪人。四十多岁的一天,毫无征兆的抛妻弃子不告而别,只身前往巴黎。大家都以为他带着小三私奔了,谁知他离家出走的理由仅仅是为了去巴黎追求绘画的梦想。这个故事主题并不新鲜,恐怕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有摆脱每天庸庸碌碌枯燥乏味生活的冲动。从小到大,外面的世界,总是若即若离,时不时勾动着我们的心弦。这就有点像葵花宝典的诱惑:不疯狂不成魔,但即使自宫却未必成功。所以这个故事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重要,也并不是我的关注点。思特里克兰德最后能否成为画家,他的作品能否成为传世的艺术品,这些并不重要。
在毛姆的笔下,思特里克兰德做出种种疯狂举动的唯一驱动力,就是他内心的声音。这种声音强大到洪荒之力,足以让男主抛开一切的身外之物,甚至自己的欲望和理性。他只是觉得自己必须画画,就像一个人掉进水里,这是他唯一的挣扎方式。在他挣扎的过程中,周围的一切都成为了漂浮在身旁的水草。甚至,当朋友的妻子为了他背叛丈夫,他也冷血的做到了不拒绝不负责。而且仅仅几个月,他就抛弃了这个为了他抛弃所有尊严和名誉的女人。当情妇不堪痛苦自杀后,他也丝毫没有负罪感。这大概是最让我惊讶的地方。虽然不至于道德评判,而且本质上这位女人做出的所有决定都是自己的选择,结果应由她自己承担。只不过,我还是忍不住问:在追求内心声音的过程中,真的可以做到不管不顾吗?总觉得,即使不是有意给周围人造成伤害,至少也应该避免伤害的可能吧。男主最后也承认,这是他的欲望作祟,尽管他痛恨自己的软弱,但在当时却无法克服。直到最后,在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园地。
毛姆的笔下,常有思考人生的智慧火花。思特里克兰德的疯狂行为令人好奇。四十六岁高龄,也不管是否出道太晚,他用疯狂成魔的勇气,用余生的每一秒点燃了灵魂的火焰。也许这样的故事,还有这样的人,就像一只试图离开蜘蛛网的飞蛾。为了飞起来,不得不舍弃自己的盔甲和羽翼,承受各种疏离和困苦。但终其一生,只要飞起来哪怕一点点,有一束光照亮在他们微小的身躯上,他们生命就会像萤火虫一样,为下面在网内爬行的众生照亮一片黑暗。就像天边的一颗星,有了这一点光,人才有了在黑暗中独行不丧失希望的勇气。
2017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