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物总是把山和水捆绑在一起,就像把男人和女人捆绑在一起那样。
太平河,一个动听的名字。潺潺湲湲,从亘古到今天,讲述着类似桃源仙境的传说和故事。
河道里,避暑的男男女女,老老小小,开心的背影像飘散在水上的花瓣,感动人的视觉。
一座凌空的吊桥,将河两岸的山与道路勾连在一起。
桥这端,石门上镌刻着一幅楹联:“水因善下能成海,山不思高可极天。”
桥那端,石门上镌刻着另一幅楹联:“青山不墨千秋画,碧水无弦万古琴。”
这会儿,还觉不到楹联的意境。但,两岸的绿山,跟刚出浴似的,凉意欲滴。
水声的呼唤,让人止不住脚步,产生肌肤与水亲昵的冲动。
2>>
河床是碎石铺就的。水流在碎石的周围低吟。汇在一起,哗哗作响。
年年,月月,天天。水用柔情抚平了碎石的创伤和心痛,造出了光滑的卵石,印上了斑纹的见证。
美丽的爱情,默默在阳光和风雨中流泻;多彩的轶事,无意在云间和山峦上惊绕。
历史碎片,总把人带入真实与虚幻交织的雾霭当中。
李白先生在《终南山太平峪宿置酒》中写道:“暮宿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辞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圭峰山景致之极,当属“圭峰镶月”。
不知今夜能看到否?
3>>
在隋唐时期,圭峰山下是人间天堂和香火佛国。
以山下的草堂寺为辐射中心,佛经教义在百姓和达官们心中,成为灵魂的渴望。
以太平宫和万花宫为耀目之顶,圭峰山下官商的别墅与百姓的荆户相杂而对望。
今天,太平宫已无处可觅遗迹。
听看护吊桥的老人讲,第三座山峰上,现有一座小庙,住着一位老尼姑。
有猕猴。有蛇。有漂亮的花蝶。
有亭,一曰陶然,一曰红叶。
4>>
陶然亭与红叶亭相距约一里,由弯弯的山路和起伏的山势,翠绿的山树和忽急忽缓的山风相连。
坐在陶然亭的木椅上,山风从人的背后吹拂,凉气从高空和山谷徐来,暑热向空旷的河谷消退。
傍晚的太平峪,是盛世的桃园。男人们坐在亭下海空天阔,女人们和孩子们在吊椅上摇荡嬉耍。落日将金色又迷人的余晖撒向对面的峰顶,照得整个太平峪像笼纱一样,半份透明,半份宁静,半份甜蜜。
那个女子擎着一把遮阳伞,在吊桥边兜售从河中捞上来的鱼苗。整个上午和下午,她就坐在河水中的石头上,神情专注地搜寻蝌蚪似的小鱼苗,颀长又白晰的手臂、小腿,油画般的坐姿、神态,成为看客欣赏的一道风景。
5>>
就在我们不留神的时候,女人们从红叶亭急匆匆走来,大叫:“不好了,有几个孩子上山了!”
听到孩子们私自上山的消息,我们一干人顿时吃了一惊,浑身冷汗,
问女人:“去了多长时间?”女人说:“10多分钟吧。”
再看几个当爸爸的男人,心急火燎,顺山路就跑上去。
没跑几步,一个一个气喘嘘嘘,停下来喘气。
我们边往上爬,边大声喊着孩子们的名字……喊得嗓子冒烟,也不见孩子们应声。
暮气从山谷浮上来,山路依稀能辨。
有位同事在一处陡坡滑了一跤,眼镜找不到了,多亏路边的小树和丛草救了命,不然掉下了深谷。
男人们分头行动,3个人继续上山,半山腰留一个守着,同时派人去山下找手电筒和管理处的人。
一轮圆月,从东边的山峰露出来,将山顶照得灰蒙蒙的。
感谢月光!
就在距离山顶不远的地方,前面的2位爸爸终于找到了4个孩子!
孩子们已经吓得不敢往下走了,坐在山坡上等大家来救助。
听到孩子们找到的消息,大人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
所有的人都上山来找孩子们,拽着他们的小手,生怕再出意外。
管理处的师傅拿着电筒为大家照路,并叮咛大家小心。
我们没有人怪罪孩子,感到他们长大了,懂得了锻炼自己并保护自己。
6>>>
虫鸣,水响,夜渐深。
心中惦记“圭峰镶月”,加之房间内闷热,便约同事下楼散步赏景。
白天的喧哗尽散。站立吊桥上,一轮满月,浮在山谷当空,银辉四溢。月盘附近羽化的云层,扇动着翅膀。山色完全融入一幅水墨画。站久了,会觉得自己像一块石头,沉入水中。今夜的风,是月光做的。今夜的风,是流水做的。
同事说,这大概就是圭峰镶月。我反驳,应是月移西方,挂在右侧圭峰山之顶。
信步又登上陶然亭,尽情沐浴凉爽的山风。脑中反复酌吟吊桥两端的楹联。
“水因善下能成海,山不思高可极天。”此联寓人生哲理,张驰并用,刚柔兼济,实为修炼之法门。
“青山不墨千秋画,碧水无弦万古琴。”此联更上层楼,达人与自然相通之境。
人们来山水间,寻找什么?说寻找快乐,快乐仍是一副面具。我想,是寻找遗失的善和真。
不知不觉,花草丛中传来沙沙声,原来是下雨了。该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