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清明时节,那一跪,几多真情!由此联想开去,说说“跪”。150~200字。
黄圣杰:“跪”在中国的文化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在椅子流传进来之前,中国人一直席地而坐,君臣之间的跪更像是一场交易谈判。随着椅子的传入,跪的意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三跪九叩成了人与人之间身份的差别,跪也正从平等转化为不平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跪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有一个节目我们却必须跪,那便是清明节。清明节的跪并不是上面所说的跪,而是精神上的跪,我们跪的是先祖,是血脉,更有对亲人的思念。跪,思念也。
张王佳怡:犹记当年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潇洒风流谁人敌;再至最后斗战胜佛皈依佛门,自此慈悲多一猴。从叛逆到虔诚,是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然而,在西去路上,能体现孙悟空最大转变的,我想非他那一跪莫属。不跪唐僧,未跪菩萨,他跪的却只是一个妖怪,一只九尾狐狸。只为师父,孙悟空丢下了一切傲骨。那一跪,齐天大圣痛哭流涕;那一跪,斗战胜佛心甘情愿。就是那一跪,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一个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孙悟空。学会低头,这是孙悟空最深刻的蜕变。那般骄傲的他,却甘愿低下头,俯下身,膝盖着了地。这一跪,跪的不是耻辱,而是一种智慧与坚忍,是比他抬头挺胸更深的尊严。
张泰然:一个“跪”字,竟引发我不少联想。有羊羔跪乳时,那份浓浓的母爱;有西湖边秦桧跪在岳飞墓前的忏悔,有寺庙前虔诚的教徒不停跪拜的坚持……又是一年清明,我再一次跪在先祖墓前,觉得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我顿时感觉到这个字多了一份含义,那是我对先辈的承诺,不禁暗暗地在心里说一声:“我会做到的。”
瞿莉莉:人说“三跪父母恩”“男人膝下有黄金”……“跪”字不常被人提在口中,却字如黄金般沉重,若真去实施,意义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曾见过“跪父母”人泪流满面的伴着迟钝的动作,从眼中看出了那份爱,那份沉淀已久的思念与恩情回报。“跪”不能说是丢了尊严,而是更注重心态。“跪”一次,说不定,是又长大了。
徐俭:拥挤的人群,喧闹的乐声,人们跪拜在祖先的墓前,虔诚地祈祷。那只母狗跪着,在给它的孩子喂奶。这只母狗已从邻家老汉的矮房中“出走”了几个月了,再见它时,却是在村里的垃圾堆边,它的身后跟着一群和它一样毛色昏暗,虱子不断从它们稠密的毛发中钻出而又进入。母狗用一只后腿艰难地站立着,用前腿不断扒拉着肮脏的塑料垃圾,找出少得可怜的食物:发霉面包、鱼骨和被其他狗啃烂的骨头。母狗跪着,开始咀嚼难以下咽的养分,而小狗也跪着,它们低矮得如同高耸入云的大楼中的一座土房。小狗们一拥而上,吮吸着乳汁,贪婪地瞬间吸完了奶,它们还是跪着,因为没有多余的力气在站起来了。母狗也跪着,它看起来憔悴得将要死去,我拿起中午的骨头,扔给母狗,而后走向远方,继续思考“跪”的含义。回眸,母狗跪着,在给它的孩子喂奶。
陈宦杭:跪是一种方式,但在不同国家表达的含义也不同,比如说;日本人从我们国家唐朝学来的,迎客跪着是为了表示礼仪,美国信基督教的人在教堂里单膝下跪是表示对神灵的信仰,而在我们国家,跪的含义太多了……清明时扫墓对我们的祖先下跪,对我们逝去的长辈下跪磕头等!外国人总笑我们无知、可笑…在我们国家,跪是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悲伤,长辈们跪的很规矩面容也透露出深沉和丝丝的悲伤,而我们晚辈却不当一回事只是敷衍了事就结束了。看到这里我不由的赞同那些外国人的意见,跪的如此虚情假意毫无尊重的态度去面对逝去的祖先及长辈跟无知有什么区别!
张雅丽:“跪”这个字对于我来说就是跪拜,是对祖先,已故长辈的尊敬;或是跪下来祈祷,跪香拜佛祈求来年庄稼有好收获,下雨,保佑平安等;或是跪谢,在某人帮助后无以回报,而跪下来谢恩。亦或是现代的网络用语“给跪了”用来表示感叹于某一句话,某一件事,也可以讽刺和调侃,带着一丝幽默。“跪”不仅仅是一个动作,也是一个语言方式。
单凯越:又是一年清明节,你看见到人们沉重的屈下双膝了吗?在那亡灵前的叩拜敲击着每一个至亲的灵魂,点三次头,虽简短、容易,但每一次都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如今,“跪”的意思却与从前大相径庭,它似乎预示着这个人的身份卑贱,不足以与他人论短长。应该只有跪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敬吧,那代表着我们对故去亲人的思念,在那个过程中,你难道不会想起你与他们的生活吗?你难道不会想到他们对你的爱吗?跪下吧,去倾听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人、事、物吧!
戴牧芳:跪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废除了,可是此后的“男儿膝下有黄金”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身为男性,我们同样是有尊严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上学路上总会看见路边工地上有几个人双手插在裤袋里,满脸轻蔑的看着走过的工人们,而那些工人个个低着头,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工人总是低着头,为什么他们没有自信,为什么他们如此卑微?面子是靠自己争取来的,未来的幸福生活,是现在的自己打拼出来的,世上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与区别在于自己。其实,有时,跪着的不仅是身体,怕的是精神。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一个精神的站立者!
王心雨:巴金曾向世人提出了一个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大概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直视内心,挺直着腰板称自己还保持着纯真的本色。那么我想,具有忏悔意识就属于一种高贵的灵魂精神。必然忏悔需要勇气,一种敢于直视自己、直视社会的勇气。当一个人坦坦荡荡地把胸襟敞开,毫不留情地批判自身时,他才算得一个真正的人。毫无疑问,我们需要跪下直视自己的内心,过失,并且忏悔,因此才能具有真正高贵的灵魂。
曹庄琴:每到清明时分,总是会有给已故的老人跪下的习俗!这一跪,有时我们会在心里默默祈祷,请老人们保佑,又或是许下一个愿望,希望变成星星的那些老人能在天上帮助实现!而跪有时也是一种放过,求饶。正如那跪下的藏羚羊,为了自己的孩子,它可以不要尊严,只求将自己的孩子保住,多伟大的母爱啊!它跪得那么真诚,让人深深感动!跪不仅是礼仪,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信任与文化!
曹昕怡: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阢也。自夏商周时代开始,人们便采用“跪”的坐姿,上身挺直,臀部坐在脚跟上。渐渐的到了五朝,椅子才开始慢慢进入人们的生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跪”从一种平常之事,变成恭敬、尊崇的象征。跪,跪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跪的是自己的灵魂。膝盖及地,小腿绷直,脊背挺直,向面前低下头来,谦卑中又带有自己的一份骨气。“跪”,不是卑微,不是低贱,而是灵魂深处的尊敬。
刘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出自杜牧的《清明》,自唐朝以来,每逢清明时节,就要去扫墓,而扫墓又须向祖宗跪拜磕头,以表敬意。也正因为这个“跪”字,勾起了我许多遐想。
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父亲下跪的文章。在作者的笔下,父亲就是一个伟岸的巨人,为他撑起一片天空。但是有一天,这天却塌了,父亲为了让孩子能够继续上学,竟不惜向校长下跪,看到这一情节时,我已是热泪盈眶。孩子在父亲的心中竟是那般的重要,重要到父亲为了孩子,可以放下自己的骄傲,而甘愿屈居人下。
在中国,跪是一个延续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一个动作,平民对地主,富人对县官,一层一层的向上,直到那至高无上的皇权。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那分明的等级差异。
但也应了这跪,无数人在下跪的那一刻,猛然间醒悟了颇多。这世界需要改变,我们也要改变。在下跪的那一刻去审视自己的灵魂,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杨佳豪:清明照例是要祭祖的,两根大红烛被奶奶摆在桌角,烛光晃晃悠悠,晃动着内心深处的怀念。纸钱清风送,飘起谁家旧痛,几缕青烟袅袅,升腾心头惆怅。终于弯曲了双膝,我轻轻地跪下,十指相扣,再深深地磕头,一下,两下,三下,虔诚的姿势更蕴含着一颗虔诚的心。尽管与先祖素未谋面,但我想这一份敬重定能跨过时空的距离,寄到天堂。此刻,跪下的人是对往昔的悼念,更应是对未来的承诺罢。而一个假跪不愿跪的人,定是一个丢失了过去的人。
曹乾舟:说到跪,那在我国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臣见君王要跪,百姓见官员要跪,跪到清朝就成了人民奴性的体现!康有为曾说“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后来,跪拜礼被废除,代以鞠躬、握手,所以现在,下跪已不常见了,“男儿膝下有黄金”正是铮铮铁骨英雄汉的体现!可就是这些铁骨硬汉,在跪拜父母的时候,越发让人敬佩!这一跪也许就是对孝敬最好的诠释吧!
徐淑文:“跪”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左半边部分是“足”,右半边部分是“危”,如果按这样的方式来理解的话,“跪”的字面意思就是“脚下有危险”,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朝,人们都不会轻易下跪。也就出现了“宁可站着死,不可跪着生”的思想,“跪”是一种敬仰,也是一种耻辱,只是所面对的人的性质不同而已。现在,正当清明,人们“跪”,这不仅是对祖先的瞻仰,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顾俞楠:说到“跪”,我首先便想到“羊有跪乳之恩”,小羊喝奶时,将膝盖跪在地上,头仰着,进而喝到奶。那真是一种感恩,有孝心的表现,所以这个俗语在世人口中流传。而我昨天看到的跪却迥然不同,人双膝跪地,磕头,十指相扣,面对的却是一张黑白的照片,照片上是慈祥的笑容,内心却是酸楚,诸多复杂,这一跪包含了太多,对亲人的思念,对风俗的敬仰。的确如此,“跪”的含义太多,不同的含义相同的姿势,怎一个“跪”了得!
陶纪洋:“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又是一年清明时,在外奔波的人们都回家祭祖上坟,四面里,一片哀愁。安息堂沉重的铁门内,不断有人下跪,这跪是尊严的践踏吗?不,它是对已故的人的怀念,是一种礼。古代的“三跪九叩”乃大礼,通常是在面天子时行礼,以表自己的尊敬之心。跪的人,不止,他们可能是肝胆报国的义士,可能是法场内的囚犯,可能是一心向佛的教徒,可能是日韩的传统,可能是……抬眸,我怀着虔诚的心跪下,祈求故人在天之灵的庇佑。
樊响:每逢清明时节,尘烟弥漫,多少人在先人之前虔诚的跪拜。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跪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羊羔跪乳,它跪的是一种感激,一种对母爱的尊重。可是如今我们太多的人只是将它形式化,利益化,甚至为了一己的私利去跪没有必要的人。跪也许是一个很简单的姿势,可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它的价值?不卑不亢,心悦诚服的跪,那是一种尊敬,一种自信;虚伪低贱的跪,那只是一种羞耻。
季雕:又到清明,人们又跪拜在祖先的墓前,这种跪,充满了对祖先的敬意,是一种心灵上的沟通。也有“男人膝下有黄金。”这一说法。男人不应该随意的下跪,必须活得有尊严。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最基本的尊严,那一定是失败的。“跪”在我们看来有太多的说法,我认为对祖先崇高的敬意是最重要的。
颜天宇: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开始烧纸,插香,跪拜,向家里死去的长辈“问好”。跪拜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面朝着香,地上放几张纸,先是站着一拜,接着慢慢跪下,俯着头再拜。这个跪是名族的传统,并不意味着尊严的践踏,跪向的是自己的长辈,是自己的亲人,跪的是给予在天堂的他们最美好的祝福与怀念!
李好:跪,在古代是文明礼仪,在如今却是低下卑贱之意。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只母藏羚羊在看到猎人举起猎枪的那一刻,沉重的身躯跪下了,但猎人并不心动,照例叩响猎枪,然后开始用刀割它的肉,“啪”,羔子落在了地上,它怀孕了!那一跪是母羊对亲血肉的疼爱与尊重,那一跪也让老猎人觉醒了,他悄悄地把它埋了,还把猎枪也埋了,我想也一定把他心里冷酷无情的一面埋了吧!
俞越:人们常说:士可杀,不可辱。是指人活得要有骨气!现代人有时说不跪也是骨气,可我觉得跪不能单从字面去理解,跪不仅可以代表屈服也可以代表尊重!我们清明祭祖要跪下磕头就是对祖先的尊重。韩信曾从小人胯下跪着爬过,他是忍一时屈辱,受胯下之辱后成就了后来的美名,这种跪不见得是真屈服。文天祥在面对酷刑与强权时选择不跪,是宣示威武不屈的含义!但街边有手有脚的人乞讨下跪这就是对自己一种践踏。因此我们要真正去理解跪的含义,不要做站着的奴才,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朱陈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欲断魂,”又到清明时节,又踏上了扫墓路。在这样的日子里,少不了的仪式就是”跪‘’,希望老祖宗保佑我们。可我有时并不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这样对此下跪,逝者知道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他们活着的时候你不好好的孝顺,之后做这些事情又有什么用呢?你我,就应从懂事起,去孝敬长辈,让这种方式去代替”跪”这样所谓的形式吧!
倪铭蔚:说到跪,我想起很多。有些人认为“男儿膝下有黄金”跪是一种耻辱,一种懦弱的表现,但我不这么认为。曾读过一篇文章,说,我看见过母亲的跪,为的只是挽留女儿出走的心;我看见过一位父亲的跪,为的只是能替犯了罪的儿子减少刑法;我也看见过一位丈夫的跪,妻子失踪三年,苦苦寻找,终于让他寻得,但她却已重嫁,死也不回。他没办法,一个人在回去的路上,跪在路边,三尺男儿号啕大哭。我想此时此刻,这跪中有无奈也有爱吧。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到,在安息堂前沉重的跪下,一拜,再一拜,寄托了无限思念与伤感啊!
刘彦彤:人类社会繁衍至今,“跪”这个姿势从来没有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过。千年前的汉朝,人们席地而坐,“跪”是一种平等的姿势,只为了方便而存在。渐渐的,椅子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位高权重,想来也是一种写实吧。“跪”慢慢偏离古人的本意,下跪,象征着绝对的尊敬和崇拜,却带上了一点奴颜婢膝的意味。“跪”,渐渐成为洁身自好,傲骨铮铮的对立面。辛亥革命云翻浪涌,跪拜礼终被废除,彼时的国人眼中,其分明是有损人格的封建礼教。
可当清明时节,我们来到祖坟前,点一炷香,斟一盏酒,又再一次虔诚的下跪,四次叩首,香烟袅袅中,隔着时光的长河,于跪拜中仿佛再一次看见彼岸的亲人,一种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那是历经千年后,“跪”带给我们的最真实的感受。是的,“跪”并未消失,经过时间的过滤沉淀,终于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对已故亲人的无限缅怀和思念。
跪着种古老的姿势,与历史中几易其意,个中折射的,不仅仅是“跪”的变迁,更是华夏文明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