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女孩30岁还没结婚似乎是很少并令人费解的事儿,而如今年30出头还是单身的却比比皆是。
如果曾聊及剩女还是个新鲜的事儿,那现在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或者说谁的身边没几个剩女呢?
说到“剩”字很容易直接跟“剩饭”“剩菜”联想在一块,从而在普遍意义上来说“剩女”其实是个不太讨喜的名词。
当然市场上有很多为女性佐证的文章,但我这边要讲一个事实:这类鸡汤文大多作者是女性,从女性的角度也许显得很有力但男性却毫不苟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改变,虽说现在剩女在逐渐被认同,但只要不是独身主义择偶是人生必须面临的命题,只是之前放在了20岁左右,而如今却是30岁左右罢了。
对于解决需求,我一直以来都喜欢先找原因。那是什么原因使得“剩女”从小众发展到普遍,从一线城市扩散到二三线城市?
一、时代背景的不同
在我们父母那个年代,由于教育,经济,家庭结构等原因大多高中毕业就出来工作,有的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更是会早早的就结婚从原始家庭独立出来。
随着历史变迁,教育的系统化,国家政策等大环境下从80年代初优生优育,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影响到了子女的培养。
在刚开始高等教育的滞后跟一些地区的观念落伍的情况下还是分流了很多人群,但后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遍化,大多数人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年龄就已经在23岁左右。
由于80年代国家的一些相关规定跟大多家长的认知程度,当时整个社会价值其实比较排斥早恋或校园恋爱的。
而毕业后的1-2年,大多人还是会寻找一份稳定工作跟适应社会为主,毕竟一份体面的工作会给未来加分不少,所以这一代人的择偶起点其实已经比60-70年代的晚了。
二、社会角色的改变
从古代的男耕女织到如今男女平等都需要在外打拼,人类的价值观在工作这个事儿上其实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经济的来源主要都是靠男的来获得,所以在很多方面女性是比较被动的,尤其是决策方面,所以女的不管是未婚时期还是嫁为人妇之后都没有太多的自主权。
现在这个社会却因为女性的独立给予了女性更多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家相夫教子,也可以和男性一争天下,也是为了更多的自主权或者价值感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投入到职场打拼也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经济独立。
但这一切自然需要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找对象的权重比就自然而然的下降了。
三、认知的不清晰
作为新时代女性,在社会角色上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内心对择偶的观念其实改变没有发生太多改变。
不管自己在什么阶层什么年龄,都会希望能寻觅到价值大于自己的另一半,而从大部分层面的价值又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
好比以前是男人们抢占分一块蛋糕,这对于没有资格抢占蛋糕的女性眼里都是件被赞的事情,但现在女性也参与了这场战争,蛋糕却还是那么大,很多女性抢占蛋糕的能力还不比男生差,这时能吸引她们的却还是比她们强的那部分。
那男性是怎么来看待择偶这个问题的呢?他们的观念其实也没有发生太多变化,大多仍然会把首个关注点会放在年龄、美貌或者性格方面。所以择偶这件事本质从古至今它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
大多30左右仍然单身的女性要么在曾经的经历中把很多时间精力放在了择偶以外的地方,比如:工作、娱乐或者提升自我等方面。要么就是一路不清楚自己的择偶定位陷在了宁缺毋滥的怪圈中。
当然如果足够优秀其实30岁还是会不乏很多追求者,如果足够命好命中期盼的白马王子还是会到来,但对于芸芸众生平凡的我们,没有这么多如果跟假设。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
快速的节奏,忙碌的生活加上网络的出现,虽然让我们的生活方便很多,但在某意义上很多人现实生活圈子其实逐渐在日趋变小,而社交圈就像鱼塘,鱼塘越小自然可选的范围也就越小,面对面沟通跟网络沟通之间情感传递的能量是完全不同的。
择偶的开始可在任何一个地方但感情的建立大多是需要在现实世界的,而这需要面对面沟通的能力。
时代给了我们开了一扇窗,同时也关起了一扇门。
科技给我们的工具可以让我们迅速到结识到更多的人,更便捷的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善于利用。
偶像、传媒等的出现又让我们把需求拉到了最高,感觉跟美好触手可得,但事实中间的距离可能是遥遥无际。
随着发展,如果女性本身在社会价值与在社会择偶价值观的发展一直这么下去,那么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就没有所谓“剩女”一词,它不在具有被定义的贬义意义,因为太多的女性会为它正名,到时候可能会有一个新名词的代言被记载在史。
只是在今天,势必会有一些女性会在这场战役中流血甚至牺牲!“剩女”是时代跟人类发展进步的附属品与过渡品。
-End-
我是易小壹♥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