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我就在猫眼和豆瓣里关注起两个月后上映的电影,标记想看,然后等待系统提醒:您想看的电影已经上线。
可能如之前某个百无聊赖的周末一样,路过充满爆米花甜香味道的影院,随着攒动的人群进入黑匣子,摸索着手边的零食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一边抱怨偶尔的手机铃声和隔壁的低声剧透,磕磕绊绊看完两个小时的剧情,中途虽有疑惑,转眼就忘了,情绪随着情节快速更迭,大脑还没有转换过来,就进入了下一个预设的高潮,在集体尖叫声中完美谢幕,亮灯,随人群鱼贯而出。
脑海里除了主角的特写镜头,只剩下轰鸣的爆炸枪声或是急速闪回的镜头画面。
别人问我好看吗?歪着头想一想,最后也只会说“全程无尿点”、“打斗场面简直燃到爆”、“男主好帅”、“战争好残酷,拍得特别真实”,有种看完电影又对世界多了一点认知的自我满足,却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或许,真的感觉很棒,然后呢?
情节?演技?技术?.......?话到嘴边,连个专业术语都说不出来,除了重复上面几句话,轮番在嘴边滚着,就是说不到重点。
去上网去看专业人士点评,一边读一边点头:对对对,就是这样。最后不忘点个赞,将其中的观点摘录出来,一键转发,写上一句复制的“鸡汤总结”,评论结束,还不忘在朋友圈炫耀一记。
这,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影日常,不走心,只走肾。
我们的品味越来越差,眼光却越来越“挑”,浮光掠影,只剩下记忆里零星的几个片段,最后可能连主角叫什么都不知道。
电影,那些才华横溢的导演耗打造的或视觉或情绪的视听盛宴,像是在高级餐厅里上的一道道秩序井然的菜肴,大多数人只品尝到了前菜,连正餐是圣雅克扇贝还是白酒炖贻贝都没有概念,最后还撮着牙花子叫寡淡。
正如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安·麦茨谈到自己的电影写作经验时,说到“我们看起来都懂电影,但是我们该怎么阐释电影呢?”
与看电影一样,写影评也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这样一本平实优秀的影评写作手边书,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如何辨别一部好电影,更加能让人了解影评之外的思考逻辑、写作技巧以及谋篇布局。
英国著名女电影导演、编剧萨莉波特曾说:“有一种乐趣来自分析、探索和思考。”
只有对电影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客观审慎的评价。而深厚的电影基础和经过长期钻研得出的系统性认识电影的方法使科里根教授在教授因其自身的学术逻辑以及常年教育工作的经验在教我们写影评的过程中如园中散步,随手摘花,寻香探秘,娓娓道来。这本书叫做《如何写影评》。
作者蒂莫西·科里根(T.J.Corrig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系主任。其科里著作颇丰,包括《新德国电影:流离失所的影响》、《沃纳·赫尔佐格的电影——在幻象与历史之间》、《没有围墙的电影:越南的电影和文化》、《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以及与帕特丽夏怀特(Patricia Whitc)合著的《电影经验》。他的电影研究聚焦于现代美国电影和国际电影,同时在电影教育领域卓有贡献,曾在东京、罗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等地教授电影课程。
作为资深的电影研究专家和电影教育者,作者科里根教授不仅自己对电影写作驾轻就熟,而且对学生和初学者写作时的困惑、焦虑有着深刻的体察。
他在文中提到:很多学生作业和评论文章中,可以看出大家的视听感受没什么问题:描述部分总是遣词准确,文笔流畅。但是,一进入分析,很多人便显弱质。主要为找不到合适的分析角度;论据捉襟见肘难以服人;观点失当,或者根本没有观点。
正是因为能够体察到初学者的困惑和焦虑,科里根教授在书中的排布结构围绕如何写好影评的目的,从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方面展开为大家一步步揭开影评写作的方法。
首先,书中写到影评的三个步骤——想、看、写,并归纳出各自的重点。
其次,本书论述了分析这些问题时遇到的基本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常识做铺垫,写作就没有针对性,包括景别、角度、视觉记忆与反思、叙事、角色、视点、比较研究、场面调度与现实主义、构图与影像等等,有了这些知识积累,即便是以前没有专业训练的人,也基本能够消除电影技巧知识上的障碍了。
最后,从写作风格与大家讨论合适的用词、句型结构的变化、首段尾端的写作关节点,让我们的影评不是随手的思维片段,而是写出一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文字灵动的美文。
值得一提的是,它更像是进行了一次电影之旅,包含了各种风格,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电影,虽然点到为止,却可以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张独特的世界电影地图,图上标注了影评写作的要点:主题、形式、方法与格式。无论是最新的科技或美学形态,或是那些常常被历史主流忽视的偏远地区抑或较早时期的重要影片和创作者,都有涉及,这也正体现了作者本身的敏感与包容。
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带着本书开头就提出的“观影十问”走进电影院里观看了《绑架者》,感觉就像是重新认识了电影,不再是盯着盯着发展而兴奋,而是从导演的目的,表现的主题,镜头的应用,情节的铺陈,还有镜框的排布,光影的应用以及声音等认真观看了一遍电影。当然,如作者所说,一遍肯定是不够的,我看完第一遍对自己提了很多问题,重新梳理情节之后又有了结论,整个过程让观影的90分钟非常有趣,神经紧张又兴奋,完全不同于往日的消磨时间而展现的慵懒状态。虽然最后结论是,这部片子真的没有想象中好,我还是回去看经典老片吧。
阅读完这本专业书也不会让我这种电影门外汉有半只脚已经踏入电影大门的感觉,但是从多维度分析电影本身和搜集资料联想的过程,就已经足够让我产生钻研了解的满足感。
看懂,彻悟,心含悲悯,欢欣,忧怀或者无奈,喷薄的情绪隐隐在心头跳动,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是最好的方式。
如何将零碎的思潮编制成一篇深刻思辨的影评,作者给了你一支笔、一张纸,一个箭头,指引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