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2018年上半年我有什么比较大的收获,“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应当算一个。
可这却源于一件小事,小到需要我认真回忆才能模糊想起。
去年,十九大召开后,单位要求党员写学习心得在支部会上分享。
偷懒的做法是到网上搜几篇,然后复制粘贴。可是,我总觉得如果分享的东西千篇一律,并非原创,那不仅闲置了自己的脑力,更是糟蹋他人的时间。时间,说严重点,可就是生命。
想到这一层,我更是确定必须原创,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哪怕思考出来的东西浅薄。
于是,我就把十九大报告的小册子一页页翻看,找找看自己思考的切入点,翻着翻着就找到了“文化自信”这个词。
虽然自己不是文化人,但好歹学过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应该也能引出些思考。没想到,这次尝试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福利。
通过查找资料,我才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多浅薄。随着探索的深入,我对这个领域开始有了兴趣。
本以为自己原创的分享内容会浅薄,结果证明可能是浅薄了些,但也没关系,因为这些内容是我的原创,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的兴趣,就好比一个线索带着我在传统文化里不断下潜。
之后,各种十九大学习心得源源不断,因为有了第一次的思考积累,每一次我会写文化自信,并在前一次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优化,确保新一次的分享让人耳目一新,绝不能只是炒剩饭。
就这样,经过四次思考、写作后,我觉得自己与传统文化的联结顺畅了起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深厚,还特意买了不少书回来读,比如《中国通史》、《孔子传》、《阳明大传》、《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世说新语》、《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因为一次看似常规的分享,可因为认真的劲儿,我无意间选中了文化自信这个话题,没想到由此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这就像给自己开了一个强大的外挂,也像探险发现了宝藏。
因此,我也更加确信对寻常小事的“认真劲儿”十分必要,它所带来的福利甚至会超乎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