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两个小侄子和两个小外甥都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哥嫂,老姐和姐夫都是长年在外打工漂泊。我每次回家看到缺少父母陪伴的小侄儿,心头总会难免冒出一阵酸楚。
小侄子并不算顽皮,也并不缺少玩伴,但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我总感觉在他们的身上还藏着一份孤寂,这份孤寂只有父母的陪伴才能填充。
每每赶上暑假,老哥都会将小侄子带去打工的城市呆上一阵子,从朋友圈分享出来的游玩时拍出的照片可以看到,因为有父母在身边,小侄子微笑的眼神中,都是闪着光的,那是属于孩子的发自内心的幸福快乐。
这道光在小侄子是一个留守儿童的角色时,是很少看到的。我珍惜这道光,我喜欢这道光。为了以后能从我的孩子眼中经常看到这道光,将来我有了孩子,一定要把他带在身边。
2
虽然我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但自己在行为做事上,经常会试着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思考问题。自己这样做对不对,是不是该这样做,如果这样做让自己的孩子看到了学到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而在视角转换之后,很多选择也随之变得简单很多。做事时考虑一下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
想想那些在街头当着孩子的面,与他人大打出手,破口大骂的父母,能是一个好的父母吗?一个好的父母就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父母只有首先把自己做好了,才能带好自己的孩子。要知道父母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又是漫长学校教育的底色。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作用又是不言而喻的。
3
好的家庭教育永远不是耳提面命式的说教,而是好的父母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见证孩子成长的温馨陪伴。
这份温馨的陪伴,是父母和孩子做朋友,成为孩子知心的好伙伴儿,共同面对新世界,新技能,一起好奇,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幸福之旅。
现在有太多的父母出于生存的压力,将自己的孩子留给老家的父母照看。致使孩子在成长的关键阶段,缺少了父母最宝贵的陪伴。
我不想在这里大谈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在长大后有多幸福,有多优秀。我只想说,将来如果我有了孩子,即使生存压力再大,我也要把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陪他从出生走到羽翼渐丰。
将孩子带在身边,不让他成为留守儿童,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参与一个生命的关键阶段。我们陪着孩子,见证他的成长,从嗷嗷待哺,到学会爬,学会跑,学会喊一声爸妈。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一种幸运,更是上天的一种恩赐。
4
简柒微行的小伙伴白夜在《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家庭教育不可以》一文中提到,当下浮躁的年轻父母不忘在《全民K歌》鬼哭狼嗷一首《XXXX》,然后同步到朋友圈时,又有谁会教自己的孩子唱唱我们的国歌呢?十岁左右的孩子连国歌都不会唱的不在少数吧……
十一假期返程的火车上,人特别多,特别拥挤,在有些车站还有很多人根本挤不上车。车上因为太拥挤,有两名大妈都差点打起来。
列车上有乘客的抱怨声,吵闹声,更有乘务员叫卖特产的吆喝声。在这嘈杂的声音中,我却时不时听到一个小孩子的歌声,清脆响亮。
“起来,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
我想这个孩子,一定是有父母带在身边,有父母陪伴着长大的。